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 浙江师范大学“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巡演圆满落幕

2025-08-17 14:49 来源:中教网    阅读 945
32
分享

中教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张晓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精神,盛夏七月,“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以儿童剧为鲜活载体,在林之语嘉园小区与“Do嘟城”少儿社会体验馆开展两场巡演活动。这场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的学子精心筹备的文化盛宴,用童趣演绎串联起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触摸文化根脉,两场演出均收获满满、圆满落幕。

实践队演出合照

非遗新编:从古老乐曲到儿童剧的华丽转身

《百鸟朝凤》原是唢呐经典名曲,实践队巧妙将其改编为以"仁爱、团结"为主题的儿童剧,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演出采用"看-玩-做"的创新模式:先以儿童剧讲述百鸟朝凤关于“团结”“友爱”的故事,用清亮的语调、生动的肢体语言,把"奉献"的意义藏进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里。再通过演员们化身五彩凤凰与孩子们互动,最后设置"爱心传递"环节,让孩子们内心的“美德之树”悄然生长。一位5岁的小朋友兴奋地分享:"我和凤凰姐姐一样帮助过别的小朋友!"这种沉浸式的设计,让抽象的文化价值观变得生动可感。

儿童观看现场

多维互动: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实践队精心设计了三大体验环节,让文化传承从单向接收变为多维互动。在文化认知环节,通过"什么是互助""善良有多重要"的互动提问,让孩子们深入反思传统美德的意义;情感体验环节中,孩子们用彩纸、黏土共同创作"百鸟树"艺术装置,在协作中感受团结的力量;行为实践环节则设置了"我是小凤凰"情景任务卡,引导孩子们将美德转化为具体行动。

实践队与儿童互动环节

专业赋能:高校智慧点亮非遗传承

这支由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师生组成的团队,将前沿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创新。剧本创作严格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确保情节既符合4-6岁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能适度拓展其能力边界;互动环节采用游戏化教学设计,现场参与度高达92%;每个环节既保持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原真性,又充满儿童趣味性。"我们不是在简单表演故事,而是在构建文化传承的'生态圈'。"带队教师如是说。

实践队演出现场

文化传承的新范式

这场创新实践犹如现代版的"凤凰涅槃",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突破性意义:它让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从"博物馆式保护"走向"活态传承",探索出"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更构建起"高校-社区-家庭"联动的文化传播链。

巡演落幕,但传承的故事才刚刚开篇,当儿童剧的落幕掌声化作文化传承的序曲,这场由青年学子与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实践课”,正用最纯真的方式证明:传统从不是过去的故事,而是能在当下生长、向未来延伸的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