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导向,北京市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地调研。8月初,北方工业大学“红韵栗香”实践团走进房山区周口店镇长流水村。通过实地考察、村民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庄发展现状与困境,结合专业优势,探索“红色基因+古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回忆峥嵘岁月,感悟红色基因
长流水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宁静村落,作为区级红色美丽村庄,近年来凭借独特的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长流水村党支部书记孙希明与驻村第一书记张勇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历史沿革、红色文化资源及当前乡村发展规划。
在这个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村,实践团采访了一位抗日战争老兵的后人。老人讲述了父亲王振东参军抗日、保卫延安的光荣历史,以及长流水村蔡青、蔡文贵、王富等英雄投身抗日的事迹。讲述中,老人几度眼眶湿润,将成员们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采访尾声,老人对青年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触摸历史根脉,传承精神力量
长流水村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色资源为根基,精心打造了多元化的教育载体。实践团在书记们的带领下,通过翠柏通道,来到长流水村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探寻村庄抗战时期的革命足迹。
实践团参观了党旗宣誓广场、红色基因宣传教育图文展,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随后,实践团来到革命烈士的故居遗址和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杨春茂秘密小道,重走村民们为前线运送物资的红色背篓小路。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拍摄记录,成员们不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深刻体会到长流水村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多元融合振兴,绘就乡村图景
长流水村出圈地标“乡野咖啡”,这是一家返乡青年创业的咖啡馆,以独特的田园风光吸引年轻人慕名前往。通过与店主的交流,实践团深刻体会到青年创业者在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青年人的参与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实践团步入栗香漫谷生态园区,探访了园内的精品民宿和观景平台。园区内有145棵板栗树,不仅为园区增添了绿意与生机,也展现了当地农业与旅游融合的生动实践。长流水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利于“农业+旅游”的多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宣传不足等问题。
未来,实践团将立足长流水村实际,制作宣传视频,设计系列文创产品,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建立乡村振兴品牌化推广模式,打造长流水村乡村发展的亮丽名片。
(撰稿:北方工业大学红韵栗香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