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20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26名师生组成“体医融合·赋能乡村”队与“温度康复队”,赴巴中市南江县杨坝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校和杨坝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本土特色体育赛事,以篮球为媒、以健康为核,通过青少年训练营、“村BA”联赛、健康义诊三记“妙传”,将体医融合理念深植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杨坝镇全民健身篮球联赛开幕式
一记“启蒙传”:篮球训练营播撒运动火种
清晨的杨坝镇篮球场,20余名6-14岁孩子在“教练哥哥”们的指导下跃动奔跑。休闲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子创新“同龄教学法”,将专业动作拆解为“手腕发力,盯紧篮筐”等口诀,并邀请本地篮球爱好者担任助教,让运球、传球等基础训练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以前觉得打球难,现在能连续投进3个球了!”小学员的话语道出成长。更令人动容的是精神的蜕变——从“单打独斗”到主动掩护队友,孩子们在分组对抗中领悟“摔倒了自己站起来,赢了和队友庆祝”的团队精神。
▲图为青少年训练营篮球训练
二记“活力传”:“村BA”联赛构建健康屏障
7月14日启幕的杨坝镇全民健身篮球联赛,不仅是草根球星的赛场,更是体医融合的实践场。学生裁判团队将医学知识融入赛事保障: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子紧盯球员动作提示保护技巧,半决赛中精准判罚争议犯规;赛前联合镇卫生院开展健康筛查,赛中设置医疗驻点,赛后普及慢性病运动干预知识。16场精彩赛事以“线上+线下”方式累计吸引超5万人观看,让村民谢大叔感慨:“原来吹哨子也有大学问!”健康意识在观赛与互动中悄然提升。
▲图为杨坝镇全民健身篮球联赛比赛
三记“健康传”:义诊与“球场+小屋”守护民生
“温度康复队”深入村户,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针对慢性病患者定制“运动处方”。“以前觉得生病只能吃药,现在知道打球也是良药!”村民徐大叔的感叹,源于义诊现场推广的“球场+健康小屋”模式——篮球场周边设置健康宣传栏与体适能测试器材,让运动健康理念可触可感。累计超1000人次的服务,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至田间地头。
▲图为开展健康义诊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内生动力
通过实践构建起“人才培育—产业联动—健康治理”的乡村振兴路径:发掘本土篮球苗子破解人才短缺,以赛事带动农产品销售探索“赛事经济”,通过“运动干预+医疗监测”缓解基层慢性病防控压力。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在实践中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川卫康院学子们在服务中守护赛场公平,杨坝镇球员们于赛场上领悟团队精神,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乡村发展活力,体医融合已成为乡土中国健康变革的生动注脚。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川卫康院学子以实干践行担当,让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专业赋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三下乡”实践不仅是健康知识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与乡土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写下温暖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