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北京城市学院“耘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情系延庆陈家营村,用爱与智点亮儿童暑期

2025-08-07 05:05 来源:中教网  刘超 王健   阅读 1.1千
39
分享

中教网8月7日讯(通讯员 刘超 王健)暑期来临,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镇陈家营村的双职工家庭儿童面临“看护真空”难题。北京城市学院“耘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该村,开展为期数周的教育帮扶活动,带来162课时的作业辅导与兴趣课程,还以创新错题集破解数学学习痛点,为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添彩。

前期调研:精准对接需求,筑牢实践根基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耘梦”实践团的共识。为精准对接当地需求,成员活动前深入陈家营村,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调研。

团队回收有效问卷50余份,与20余位家长、10余名村干部深度交流。结果显示,该村双职工家庭占比超60%,家长们最焦虑孩子的作业辅导、安全看护及兴趣培养,且孩子数学学习存在“错题反复犯”“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急需针对性指导。

基于此,实践团调整方案,确定“6+1”系列活动框架,“6”大兴趣特长班涵盖音乐、舞蹈、手工制作、书法、篮球、足球,“1”项核心任务为假期作业辅导,兼顾家长后顾之忧与儿童全面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就教育帮扶问题开展调研

“6+1”模式:课业兴趣双提升,暑期生活焕新彩

清晨的陈家营村文化广场,篮球拍击声与孩子欢笑声交织;午后的活动室,毛笔晕染墨香,彩纸变蝴蝶……这是“耘梦”实践团活动的日常。

作业辅导时,成员化身“小老师”,用“一对一答疑+小组讨论”模式检查作业。针对数学、语文难点,准备趣味课件,以讲故事、做游戏助孩子理解。三年级学生小雨曾愁数学应用题,实践团李同学用“购物找零”举例,一周内让她掌握技巧,小雨说:“现在做应用题像闯关,很有趣!”

六大兴趣特长班让孩子天赋尽显。音乐教室,成员教唱红色童谣,孩子用自制沙锤伴奏;舞蹈课,简单律动培养节奏感;手工课,废旧纸盒变机器人、储蓄罐,传递环保理念;书法课,从握笔到笔画顺序耐心指导,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篮球、足球场,专业技巧教学让孩子爱上运动,体质提升。

统计显示,实践团累计授课162课时,覆盖近30名儿童,参与率100%,孩子作业完成率从65%升至98%,家长满意度满分率92%。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篮球课程教学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舞蹈课程教学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足球课程教学

创新错题集:扫码看解析,学习难题巧破解

“这道题总做错,扫码就能看视频讲解,太方便了!”陈家营村二年级学生小宇展示着“耘梦”实践团制作的彩色小学数学错题集,这成了孩子们的“学习神器”。

针对数学学习共性问题,成员耗时一周整理涵盖1-6年级的错题集,精选120道高频错题,按“计算类”“应用类”“几何类”编排,每道题标注错误原因、正确步骤及知识点拓展。

更创新的是,成员为每道题录制了视频解析,生成专属二维码附在题旁。孩子遇错题扫码即可观看,随时复习。村民王女士点赞:“以前孩子问我题,我讲不明白,现在有了错题集,他自己就能学,太省心了!”

错题集在村里走红,参与活动的孩子人手一本,未参与的村民也来索要。成员还制电子版通过村微信群分享,“纸质+视频”模式有效解决乡村儿童课后辅导资源不足问题,被称为“会说话的辅导书”。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手工课程教学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假期作业辅导

实践结硕果:爱心续航成长路,青春印记留乡间

活动结束无盛大仪式,却有真挚不舍。孩子们拉着成员衣角,送上兴趣课作品,稚嫩地问“老师,明年还来吗”。村民自发到成员住地,送自家蔬菜、煮好的玉米,以朴实方式感谢。

一个多月里,孩子们变化显著:腼腆的敢举手发言,作业拖沓的养成按时完成习惯,沉迷手机的爱上户外运动。家长们称,孩子作业不用操心,性格更开朗自信,暑期“看护难”切实解决。

成员们也收获成长,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刻体会基层教育需求与责任。实践团成员郭欣怡同学说:“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进步的笑容,所有辛苦都烟消云散。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帮扶不是简单付出,更是双向成长。”

实践团指导教师刘超表示,“耘梦”实践团是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关注陈家营村等基层教育需求,优化实践模式,让更多学子带知识与爱心走进乡村,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儿童成长护航,让教育种子在乡间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