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 月中旬,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弘青年志·寻尽美行”红韵薪火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在王尽美革命事迹实践教学基地感悟革命初心,在乔庄社区探寻乡村振兴秘诀,以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时代使命。
红色基地悟初心:触摸“尽善尽美”的精神根脉
“沉浮谁主问苍茫,尽善尽美唯解放。”在王尽美革命事迹实践教学基地,泛黄的手稿、磨损的布鞋、珍贵的历史影像,无声诉说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为民族解放奋斗终身的历程。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逐件端详文物、细听革命故事,从“变卖家产支持革命”的赤诚,到“深入工人运动唤醒群众”的担当,深刻理解了“尽善尽美”精神的时代内涵。
“王尽美在白色恐怖中坚守信仰的执着,让我读懂了‘初心’二字的千钧重量。”团队成员亓英豪在参观笔记中写道。两天的沉浸式学习中,成员们分组研讨、分享感悟,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为后续的基层宣讲筑牢思想根基。
乔庄社区探振兴:揭开乡村治理的“幸福秘诀”
从红色基地到乡村社区,实践团的脚步延伸至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走进这个曾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的村落,现代化的居民楼、热闹的文体广场、功能齐全的医养中心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人均不足七分地”的普通村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农村让城市更向往。”乔庄社区党委书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正光的话掷地有声。在与实践团的座谈中,这位扎根基层40年的“兵支书”细数发展历程:创新“三作三收”粮菜间作模式,让1000亩农田成为“聚宝盆”;规划工业园引进36家企业,带动18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组建“六会一体”自治组织,实现15年零上访……
“党员就得挑最重的担子。”刘正光指着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昆阳馆”内的荣誉墙说,“王尽美同志为人民谋解放,我们当代党员就要为群众谋幸福,这是一脉相承的责任。”他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不是陈列的史料,而是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的“活教材”。
基层宣讲传薪火:让红色精神深植于民众心间
“大爷大妈,您知道吗?咱诸城的王尽美同志,当年和咱乔庄现在的党员一样,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7 月 19 日,乔庄社区广场上,实践团成员以“故事化+互动式”的方式开展红色宣讲。
结合在基地所学的革命故事与乔庄的发展实践,成员们将“尽善尽美”精神转化为“唠家常”式的生动讲述:从王尽美深夜为工人撰写诉求书,到刘正光引领村民修筑山路;从革命年代的“为人民解放”,延伸至新时代的“为群众办实事”。成员们还分享了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的感悟,表示要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做革命故事的传承者,更要做新时代发展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尽善尽美”的精神,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前总寻思着,那些红色故事都是书本里、电视上的事儿,离咱这小老百姓的日子远得很。今儿个坐这儿一听啊,才咂摸出味儿来 —— 这里面说的,可不就是咱过日子该学的理儿嘛!” 社区教龄六十多年的八十岁老教师刘老师咂着嘴,这话轻轻巧巧的,却道尽了这场宣讲最实在的意义。
此次诸城之行,实践团既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又在现实中见证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在书本里,而在脚下的土地上、在为民服务的行动中。”团队指导教师赵丛楠说。据悉,实践团将把此次见闻整理成调研报告,并通过校园宣讲、视频传播等方式,让王尽美革命精神与乔庄振兴故事走进更多青年心中。(通讯员:赵丛楠、李洁璐、赵静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