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三小“办负责任教育,育真善美学子”的育人土壤中,六(4)班的李语婷用文字、色彩与热忱,书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这个嗜书如命、热爱绘画、喜欢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女孩,不仅在读写画中绽放光彩,更以善良热忱的品性温暖着身边人,小升初394.5分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全面发展”的最佳印证。

书是李语婷成长路上最坚实的阶梯。从课间角落里安静阅读的身影,到放学路上书包侧袋里的“随身读”,再到周末爬山时歇脚品读的短篇集,阅读早已融入她的日常。《昆虫记》带她探索自然奥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她感受生命力量,一本本好书为她打开认知的窗口,也让她的文字有了扎实的根基。《根系里的自画像》在安康市第二届劳动和研学征文中摘得一等奖,字里行间对“劳动创造价值”的感悟源自书中的“工匠精神”;《故土之恋》在安康市“我和我的家乡”征文中获二等奖,对家乡草木的热爱藏着乡土文学赋予的细腻。从“品味书香”征文的一等奖到“学习二十大,书香伴我行”的二等奖,再到“宋元刚将军作文奖”的肯定,她的文字从不堆砌辞藻,却总能以“真”动人,正如她在文中写过的:“读过的书会变成骨头里的钙,让思考站得更稳。”
这份对“真”的坚守,自然延伸到学习中。课堂上,她总能“回答问题直击要害”,审题的严谨、表达的精准,都是阅读培养的思辨力在发力。“读书要较真,学习也要踏实”,这一信念让她在书海与课本间找到平衡,让“以热爱为翼,以坚持为舟”成为成长中最稳的锚。
画笔是李语婷触摸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而她的画,始终传递着“善”的温度。七岁握笔至今,她的作品里满是对生命的关怀。《保护秦岭》拿下安康市一等奖,画布上秦岭的葱郁藏着她对自然“共生之善”的理解;《保护地球人人有责》获安康市级优秀奖,色彩中是对“守护共同家园”的呼吁;《最美逆行者》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笔触间的坚毅与温暖是对“奉献之善”的致敬。就连《静物素描》在学校元旦书画展中夺冠,也因她在光影里注入的细腻观察,让寻常物件有了“被看见”的温柔。
这份对“善”的敏感,更延伸到了与同学的相处中。课间,她的座位旁总围着几个同学——有人拿着数学题问解题思路,她会拿起草稿纸一步步推演;有人对作文立意犯难,她会分享自己从书中读到的素材。“她讲题特别有耐心,哪怕上课铃响了,也会说‘下节课课间继续帮你想’。”同学的话里满是感激。有次班里转来新同学,因胆怯不敢举手,是她主动递去纸条:“老师的问题你肯定会,我陪你一起举手呀。”这样的温暖,就像她画里总不忘添上的那束光,微小却明亮。
“有任务,找语婷!”这是六(4)班同学的默契。学校书画展布置场地、班级文化墙设计、读书节宣传海报制作、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她总会第一个站起来:“我来!”。记得有次筹备“读书分享会”,她不仅写串词,还整理好书推荐清单贴在教室后墙,连道具摆放细节都一一核对。班主任说:“她从不觉得‘多做事吃亏’,反而说‘能帮上忙很开心’。”
这份担当,也融入了她的多元爱好。拿起麦克风,她是释放快乐的“麦霸”,诠释“悦己之美”;吹起竹笛,她让旋律流淌,传递“传承之美”;走进山野,她是探索的徒步者,感受“自然之美”;课堂上,她专注严谨,展现“治学之美”。这些侧面指向同一种成长:在热爱中探索边界,在责任中学会担当。
就像在小升初备考时,她把阅读的专注力用在攻克难题上,把组织活动的条理性用在规划学习时间上,“玩的时候尽兴,学的时候专心,这才是不辜负时光的美”。最终394.5分的成绩,正是这份平衡与专注的最好证明。

从书海里的沉淀,到画笔中的温暖,再到生活里的热忱担当,李语婷的成长是旬阳三小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她用行动证明,教育的“美”从不是单一标准,而是让每个孩子在热爱里扎根,在真诚中生长,在温暖中绽放。就像她读过的书、画过的画、做过的事,或许平凡,却因“真”而有力量,因“善”而有温度,因“美”而有姿态,因“负责”而有光芒——这,正是成长最好的模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