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湘潭大学法学实践团深度调研坦桑尼亚市场:聚焦劳资纠纷,为中资企业合规发展献智

2025-10-29 19:45 来源:中教网    阅读 28
3
分享

为深入研究坦桑尼亚中资企业劳资关系,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暑期赴非实践团于7月7日至7月22日,以第49届达累斯萨拉姆国际贸易博览会(Sabasaba节)和Kariakoo市场为核心调研场域,开展坦桑尼亚劳动法主题社会调研,通过沉浸式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剖析当地企业劳资纠纷处理现状。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萨巴萨巴博览会:全球企业集聚地的劳资生态探微

7月7日至7月17日,实践团深度参与第49届达累斯萨拉姆国际贸易博览会(Sabasaba节)。“Sabasaba”源于斯瓦希里语“7·7”,纪念1954年7月7日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TANU)的成立,该组织是坦桑尼亚独立进程的关键力量,最终促成1964年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诞生。本届博览会为期十余天,吸引超3400家企业及政府机构参与,30余国展商携农业、制造业、矿业、能源、ICT等领域展品亮相,从非洲手工艺品、新鲜农产品到机械设备,品类琳琅满目。

图为萨巴萨巴博览会上当地企业展示农业机械的场景。 康铭中 供图

实践团采用“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的调研模式,一人专注访谈交流,一人细致记录内容,对参展的各行业企业展开深度访谈,核心聚焦“企业日常运营面临的劳资纠纷类型”与“纠纷解决路径”两大关键问题。在与一家坦桑尼亚本土手工艺品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其因当地劳动法对员工工作时长的严格规定,在订单高峰期面临生产效率与合规要求的双重压力;而与一家参展的国际矿业企业代表对话时,对方则分享了跨国企业在坦桑尼亚处理跨文化劳资争议的特殊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清晰勾勒出当地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要场景,也精准把握了坦桑尼亚劳动法在实务中的侧重方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萨巴萨巴博览会展会人员交谈场景

Kariakoo市场:东非商贸枢纽的劳资纠纷活样本

7月20日,实践团深入达累斯萨拉姆“商业心脏”——Kariakoo市场。该市场占地约20公顷,是坦桑尼亚规模最大的综合市场,也是东非商品流通的核心枢纽,数万名小贩、运输工人、批发商在此集聚,姆万扎、多多马、阿鲁沙等地的批发商纷纷来此进货再分销全国。市场结构极为丰富,主市场大楼涵盖食品、日用品、服装、五金、电子产品等板块,周边街巷摊位密集,形成“市中之市”的繁华格局。

图为Kariakoo市场内部场景

依托市场行业多元、人流密集且流动性强的特点,实践团成员主动对接不同行业的企业,既涵盖坦桑尼亚本土企业,也包括在非中资企业。他们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员工代表的面对面访谈,收集到大量劳资纠纷经典案例。在一家主营服装批发的中资企业,团队了解到其因对坦桑尼亚加班薪酬法律规定理解偏差,曾引发员工集体维权;在与市场内一家运输公司的司机代表交流时,对方详细讲述了当地劳动法对运输行业特殊工时的保护机制。这些来自一线的案例,为实践团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活素材”。

图为图为实践团成员对Kariakoo市场内的一家手机销售店进行调研。康铭中 供图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对调研数据与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运用法律分析、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法律制度差异、文化差异、企业自身管理等层面,多维度剖析了中资企业在坦桑尼亚面临劳资纠纷的深层成因,进而为中资企业在坦桑尼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规避经营风险,提供兼具针对性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通讯员 罗烨 刘若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