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汗水浸透颜料盘!佛山大学 “禅艺律动实践队” 高温下绘就乡村 “颜值新名片”

2025-07-29 18:47 来源:中教网  罗惠如   阅读 2.2万
742
分享

中教网7月29日讯(通讯员 罗惠如) 近日,佛山大学 “禅艺律动队”走进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中心大塘,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周 乡村改造墙绘项目活动。作为助力乡村发展的 “百千万工程” 的实践团队 ,这支年轻的队伍用画笔为乡村增色,让原本裸露的红砖围墙蜕变成了展现乡土风情特色与政策温度的 “文化风“。

图为禅艺律动队在大塘村进行墙绘创作合照


在佛山大学设计学院王志玉老师的带领下,发挥专业优势赋能当地大塘村,创作无限。“让墙面成为画布,用色彩讲述大塘村的故事,打破白墙的单调,用艺术重新定义乡村的温暖”。禅艺律动队的成员们选择大塘村的特色产业为主导,例如:冬瓜,藜麦等,并且以当地文化,自然风光等元素进行墙绘,其中一面墙以两个大冬瓜紧挨一起,花果交融为画面,展现:大塘村的百姓”瓜瓞绵绵“,家族延续与百姓健康长寿”的主题。还有用许多座绿山为背景,将大塘村的自然风光与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即表达大塘村经济产业是百姓的靠山,又寓意百姓健康与长寿的美好愿景。

从上色到丰富完整的画面,师生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墙绘作品,墙绘是墙面的重生,让旧空间焕发新生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将大塘村的经济产业与百姓意愿紧密融合,能为大塘村打造充满艺术色彩的乡村,更以实践锤炼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改造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佛山大学禅艺律动队一次次突破自我,每一笔都是独特的个性宣言,让空间因队员而生动。

图为禅艺律动队在大塘村进行墙绘创作前后对比图 通讯员 罗惠如 提供

此次禅艺律动队以墙绘装点乡村,有形有感有效推动乡村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乡村与产业共同体意识的又一生动体现。汗水挥洒大地,队员们用斑斓笔触唤醒沉睡的村庄记忆,使斑驳的旧墙焕发新生,为村庄增添了一道风景‌。用艺术重塑土地灵魂,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他们在烈日下紧密配合,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尽管乡村墙绘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难题,墙绘远比在画纸上作画困难。颜料在烈日下迅速干涸,画笔在粗糙墙面上划出不规则痕迹,需要反复调配和修正‌。面对不熟悉的墙面和高温环境,克服了诸多技术困难才完成作品‌。突如其来的大雨将所有努力冲刷得面目全非,但他们没有放弃,雨停后立即重新开始‌。路过的百姓一程又一程,在烈日下工作,他们说:要不傍晚再画,烈日当空。“禅艺律动队不断克服高温天气,依旧坚持创作。带队老师更是锲而不舍,跟着我们一笔一笔把重要时刻画在墙上,让旧空间焕发新生命。

图为禅艺律动队带队老师正在进行墙绘创作 通讯员 罗惠如 提供

乡村墙绘实践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它证明了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墙绘不仅美化环境,更能挖掘特色地域文化,提升乡村关注度,促进产业融合。墙绘实践展现了青年力量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禅艺律动队用所学知识反哺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他们的热情和创作精神,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墙绘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们将现代艺术理念带到乡村,同时深入了解乡村文化,这种双向交流有助于构建更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生态,学生们通过绘画更深入的理解了当地文化历史,增强了对乡村生生活的热爱。

图为禅艺律动队在大塘村进行墙绘创作的最终画面。 通讯员 罗惠如 提供

乡村墙绘实践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美丽邂逅。它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通过这一实践,禅艺律动队成员们用汗水浇灌理想,用色彩装点乡村,展现了青春最美的模样——脚踏实地的奋斗‌。同时,墙绘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创新路径,证明文化软实力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墙绘活动,佛山大学 “禅艺律动” 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高校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两面墙绘不仅是乡村环境美化的生动实践,更是 “百千万工程” 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为大塘镇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