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电商“血脉”,共育乡土人才:青耘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四川轻化工大学实践团与兴文县领导、友谊村共探直播兴农破局之道
四川轻化工大学“三下乡青耘兴文实践团”讯 7月24日上午,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青耘兴文实践团”在兴文县古宋镇友谊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恰逢兴文县副县长任雨一行到村考察指导工作。双方围绕“网红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展开深入交流,聚焦直播人才孵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物流供应链优化和运营团队建设等核心议题,共同探讨网红经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从“流量”到“增量”,共育乡村电商人才
交流中,友谊村唐鸿书记首先分享了该村直播带货的探索成果与切身经验。她表示,通过直播销售当地农产品,已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验证了电商助农的潜力。然而,唐书记也直言运营机制、系统管理等新媒体问题亟待突破。听取汇报后,兴文县任雨副县长坚定表态:“要继续坚定地发展电商直播产业,推动网红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强化农村电商赋能效应,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实践团成员也分享了四川其他县域乡村主播培育的成功案例,系统梳理乡村主播“孵化-成长-变现”的全周期培育模式,结合兴文县产业特点,提出 “资源整合+阶梯培训+实战运营”的三步走方案,明确通过建立本土主播导师制、打造“兴文直播样板间” 等举措。
▲图为友谊村唐鸿书记分享经验
共塑区域公用品牌,破解产业升级瓶颈
唐书记结合直播销售苹果的实操经验提出深加工农副产品资质缺失、村播助农收益偏低等痛点,任雨副县长以区域公用品牌“宜宾早虾”的成功实践为例,强调兴文县优质生态产品(如无饲料散养鸡)亟须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体系,通过科学定价机制实现优质优价。任副县长说到:“必须向百姓清晰阐明定价构成,合理涵盖包装、运营及物流成本,让优质优价成为可能。”对此,实践团成员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例如:打造 “乡村加工共享车间” 集中办理SC认证以分摊合规成本,推动设立 “县域认证补贴池” 承担部分检测费用,构建 “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双背书模式,并引入移动快检车常态化巡回服务,多措并举破解产业升级瓶颈。
▲图为青耕兴文实践小组共同与书记交流经验
破物流困局·聚人才合力:兴文电商攻坚进行时
谈到直播带货的困难,友谊村唐书记直接点出两大难题:一是物流问题,生鲜快递容易损坏、农产品因无法稳定供货错失平台流量扶持,供应链上下游陷入“播时抢货、播完滞销”的恶性循环,使乡村电商陷入“起步-中断-归零”的僵局。对此,任雨副县长建议“全县整合好物流公司,不光卖本村农产品,还要把其他村的特产和县里工厂货一起卖,抱团发展才长久”;二是人手问题,“现在直播团队成员较少,既要忙村务又要带货根本忙不过来”。任雨副县长现场破题,下一步计划协调县镇两级政府,为乡村电商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对接相关物流公司“让产品流通更顺畅”;同时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做大直播产业,在村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让人才留在乡村”。
▲图为实践小组成员与唐书记交流直播经验
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青耘兴文实践团”与兴文县政府、友谊村三方联动,以网红经济为引擎共破乡村振兴困局。聚焦“流量转增量”核心路径,通过建立本土主播孵化体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集群、创新共享车间破解深加工资质壁垒,同步攻坚物流供应链与运营团队短缺难题,最终锚定“育人才、塑品牌、畅物流、聚青年”四位一体目标,让网红经济的活水持续灌溉兴文乡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图为唐书记为小组成员答疑解惑
(四川轻化工大学管理学院青耘兴文实践团 发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