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5日讯(通讯员 蒋礼谣 朱月瑶)7 月 14 日至7月15日,明屯溯源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到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古镇开展了一场以“青春新生探屯堡,风华正茂绽光芒”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团队深入探寻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了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寻求平衡的积极探索。
旧州古镇拥有600多年历史,是屯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明朝军队屯田戍边以来,屯堡人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如今,旧州古镇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亲自体验旧州古镇当地特色的小锅茶,与“小锅茶姐姐”姚琴进行亲切的交流,了解小锅茶在当地的发展以及制作过程;随着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引领,调研团队来到了屯雕工作室,屯雕传承人鲍波向大家介绍屯雕的历史,清晰地解释地戏和傩戏的不同之处;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调研团队来到演出地沉浸式地观看一场精彩的地戏表演。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保留了当地的屯堡文化特色,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图为调研团队与姚琴进行交流。肖官东供图
图为调研团队与屯雕传承人进行交流。肖官东供图
2025年7月15日,调研团队通过对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旧州古镇在文化传承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政府工作人员在讲解中谈到,当地小学和初中开设了地戏班,专门培养地戏传承人,而地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此外,政府还通过举办“528”屯堡文化民俗节等活动,邀请学生和居民参与地戏巡游,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图为调研团队采访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龙云巧供图
在旅游开发方面,旧州古镇自2012年起便制定了整体保护性规划,坚持“维修不改变,保留古建筑的原貌,杜绝大拆大建”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了古建筑的原貌,避免了大拆大建带来的破坏。同时,古镇还通过打造非遗街区、引入新媒体协会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参与文化创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当地成立了第一家新媒体协会的乡镇,由专门的老师为本地网红提供文案支持,助力文化传播。
然而,旧州古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古镇数量众多,游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部分古镇存在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古镇是居民区,缺乏专业旅游运营团队,导致旅游管理难度较大。此外,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了古镇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旧州古镇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未来,古镇计划打造“世界很快,旧州很慢”的旅游模式,结合屯堡人的生活习性,打造一种慢节奏、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同时,古镇还将完善西街非遗街区,挖掘竹匠、木匠、石匠等传统工艺,打造体验式旅游项目。此外,古镇还计划发展民宿和康养产业,目前已有130多家民宿,3600多个床位,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
在交通方面,旧州古镇政府表示非常重视花溪大学城到贵安新区到安顺的黔中大道,提升交通便利性,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同时,古镇还注重与周边景点如黄果树大瀑布、龙宫、天龙景区联动,打造区域旅游圈。
图为贵州大学明屯溯源队在旧州古镇大门合影。肖官东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展现了新时代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文化铸魂、文旅融合,贵州大学青年学子正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古老的屯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