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漆韵传承 数字赋能——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5-07-20 20:02 来源:中教网    阅读 8.5千
241
分享

中教网717日讯(通讯员 吴婕 周星月 郑睿奇)7月15日至16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漆韵传承 数字赋能”实践队穿梭于扬州市的漆器厂、展览馆、古玩市场,实地调研扬州漆器的传承与发展,以青春力量探寻传统工艺的现代活化之道,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实践队首先来到扬州漆器厂,这里作为全国漆器行业重点企业,是扬州漆器传承与创新的核心阵地。工作人员以“活态博物馆”般的讲解,为实践队铺开了扬州漆器的历史长卷:从汉代“器以载道”的礼器,到明清“千文万华”的宫廷贡品,再到如今融入生活的文创产品,每一步都凝结着髹漆、雕刻、镶嵌等核心工艺的智慧。

图为扬州漆器厂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师生介绍扬州漆器

移步展览馆,实践队被眼前的“漆艺大观园”深深震撼:明代螺钿屏风在玻璃柜中泛着月光般的光晕,清代雕漆瓶身的牡丹纹路立体如真,当代漆画作品则以抽象色块演绎“梅兰竹菊”,传统与创新在漆层上碰撞出独特的艺术火花。

图为实践队参观扬州漆器展览馆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扬州漆器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深入交流,了解点螺、漆画等工艺的细节难点。双方围绕现代设计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展开探讨,王师傅对工艺极致追求的态度和为传承付出的坚守,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与扬州漆器非遗传承人交流

随后,实践队在指导下制作彩绘螺钿扇、螺钿发卡、犀皮漆葫芦等轻量文创。从设计彩绘螺钿扇的纹样,到将螺片小心粘贴在发卡上;从调配犀皮漆的色层,到用竹片刮出自然斑纹,每一步都全神贯注。通过亲手操作,他们真切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深意,文化自信悄然生根。

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漆器文创产品

为了解漆器市场现状,实践团走进扬州古玩市场和东关街,走访了近十家商户以及二十余名游客。商户们反映,传统漆器因工序复杂、耗时久,价格偏高,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而游客们则表示,更青睐设计新颖、实用性强的漆器文创。“要是能把漆器做成日常能用的杯子、笔记本,我肯定买。” 一位年轻游客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图为实践团与漆器爱好者殷先生交流

调研发现,传统漆器面临着 “叫好不叫座” 的困境:一方面,其精湛工艺和文化价值备受认可;另一方面,价格高、实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普及。而年轻群体对设计新颖的漆器文创产品兴趣浓厚,这让实践队明确了方向 —— 唯有让漆器贴近生活,才能让古老技艺 “活” 起来。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意义。未来,这支团队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继续为“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漆器”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文:周星月

图片:郑睿奇

一审:吴婕

二审:黄智欣

三审:戚森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