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链苏韵 电析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苏州光电产业探秘之行

2025-07-18 17:10 来源:中教网  满意   阅读 1.3万
427
分享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满意)7月8日至12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链苏韵 电析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江苏苏州,通过走访企业、研学高校、访谈专家、参与产业大会等多元实践形式,系统考察光电产业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之道。队员们深入产业一线把握技术前沿动态,在实地调研中感悟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传承,以青年视角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春智慧。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产业热土,在这片光电技术创新高地,展开了一场关于追光逐梦的探索之旅。

追光:探企业创新之锋芒

从英诺赛科 8 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的精密运转,到天弘激光设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精准切割;从屹东光学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世界,到工信部电子五所里 AI 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苏州光电企业的创新实践,为此次调研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案例。

图为实践队走访英诺赛科

在英诺赛科展厅,“HAPPY”企业文化墙格外醒目——快乐(Happy)、感恩(Appreciation)、激情(Passion)、表现(Performance)和年轻(Young)的理念,正驱动着这家企业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狂奔。透过洁净车间的观察窗,实践队员看到 8 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在自动化产线流转,技术总监汪可博士介绍:“这条全球领先的量产线,让我国氮化镓功率器件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当得知企业自主研发的芯片已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有了初步探索构想时,队员们不禁提笔记录下这一“中国芯”的萌芽瞬间。

“一束光如何‘雕刻’出精密零件?”带着专业疑问,实践队走进天弘激光。在生产车间,激光切割设备正以微米级精度加工新能源汽车电池极耳,技术人员演示的“激光焊接无飞溅”工艺,让队员们亲眼见证了激光技术如何以"光"为刃,重塑现代制造精度标准。“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激光是‘智能制造’的‘光之笔’。”董事长金朝龙的话,不仅解开了队员们最初的疑惑,更在他们心中勾勒出一幅激光技术赋能"中国智造"的壮阔图景。

图为天弘激光董事长金朝龙为实践队介绍激光产业应用

在屹东光学的先进实验室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下的原子晶格图像纤毫毕现。产品工程师沈哲灵的讲座呈现了一场了“从微米到纳米”的视觉革命:“传统光学显微镜受限于光的波长,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特性,让我们‘看见’了原子。”在亲自操作设备对比观察生物细胞与集成电路的成像差异后,队员们对"高端科学仪器是前沿研究的基石"这一论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正是这些精密的"科研之眼",推动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AI 视觉检测系统正以毫秒级速度精准捕捉产品微米级缺陷,与此同时,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实时数据交互,构建起与物理产线同步运行的虚拟镜像。“这里的 150 余项成果,都是产学研协同的结晶。”工作人员的介绍让队员们完整见证了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产业界的完整链条。

图为实践队走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问道:访学界深耕之智慧

实践队先后深入访谈了多位光电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访谈中,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安下心来、专注进去、迷进去"的科研态度,这种"安专迷"精神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科技创新背后的坚守与执着。

图为实践队与朱华新副教授交流合影

在江南大学理学院,朱华新副教授介绍了应用于嫦娥卫星的光学镀膜组件。“航天领域的可靠性,是用微米级精度堆出来的。”他讲述酒泉靶场的环境实验经历:“一批镜片在戈壁搁置一年,每次测试都像‘高考’,最终卫星回传的清晰图像,是最踏实的回报。”他特别强调:“科研不能关起门来做,产学研协同才能破解‘卡脖子’难题。”他以"把个人理想镀进国家需求的'膜层'"为喻,结合自己十五年光学薄膜研究的亲身经历,向队员们生动诠释了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同频共振

云端连线中,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朱明研究员以三十年的科研征程诠释了何为科技报国。“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用 286 计算机编写代码,在漠河零下 40℃调试设备。”他回忆起攻克光学武器“三无”困境的经历,“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自己啃硬骨头。”如今,他带领团队将人工智能与光学融合,让国产装备实现“全国产化”。“我们啃下的硬骨头,要成为年轻人的垫脚石。”这句饱含期许的话语,让屏幕这头的实践队员们不禁屏息凝神,许多人的眼角已悄然湿润。

“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朱华新对学生的要求,与朱明教授“带学生赴外场实验”的育人理念,共同勾勒出学者的担当。队长满意在笔记中写道:“科学家们把冷板凳坐成热根基,这才是真正的‘追光者’。”

聚能:汇产业发展之合力

从苏州大学的实验室到光子产业大会的会场,实践队在“高功率激光”的前沿探索与“光领万物”的产业蓝图中,触摸到光电领域的未来脉搏。

图为实践队在苏州大学聆听高功率激光专题讲解

苏州大学光电学院袁孝教授的“高功率激光”讲座,揭开了“大国竞争战略高地”的面纱。袁教授深入浅出地指出“高平均功率激光受限于热效应,高峰值功率激光受限于非线性效应,而光谱锁频技术是破题关键。”在随后的研讨环节,实践队员们围绕体Bragg光栅的角谱选择特性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碰撞,真切体会到"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这一深刻道理。

在2025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内外顶尖学者与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围绕光子技术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从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突破性进展,到光芯片国产化替代取得的重大成果,一系列前沿报告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光子技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图为实践队参加中国(苏州)光子产业发展大会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时代光电人才肩负着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光电学子正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要,秉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敢为人先"的勇气,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队在苏州实践期间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