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德夯村文旅融合焕新颜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能量”社会实践队探寻苗寨活化密码

2025-07-21 22:38 来源:中教网    阅读 202
8
分享

中教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婉茹)7月6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能量"社会实践队赴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开展调研,沿青石板路穿行于吊脚楼群之间,围绕文旅融合型社会空间活化实践主题,深入调研"一户一设计"苗院民宿,探索乡村振兴中"文化赋能"与"治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苗院民宿:老吊脚楼里的“空间革命”

在德夯村核心居住区,毗邻流纱瀑布与苗鼓广场的吊脚楼群中,“一户一设计”改造实践正使百年老屋焕发新生机。2025年吉首市实施的“村民当老板”计划惠及该区域,政府联合安哲建筑事务所王求安团队,为村民自有吊脚楼定制化设计改造方案,既承袭苗族传统营造智慧,亦融合现代生活功能需求。政府配套推出的“民宿贷”金融政策,更为村民创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步入村民经营的民宿,穿斗式木结构的杉木房梁散发出经年累月的沉香气息。二层客房以苗族传统刺绣纹样装饰隔断,古意盎然。“以前儿子说这房子漏风漏雨,儿子说要拆了重建,我舍不得”石老板含笑言道。经改造后的民宿,既完整保留了当地苗族建筑特色,又以现代化设计理念为老宅注入全新活力,既守护了苗寨的文化精魂,亦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图为德夯雅舍民宿)

“民宿改造,改的不只是房子,更是整个村子的精气神”。在德夯村党委会,干部石学兴向实践队员展示着前后对比图:曾经泥泞的巷道变成了又宽又平整的水泥板路,乱堆放的杂物,许多村民的自建房都改造成了民宿。他介绍道:“民宿改造,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图为队员与石学兴交流)

环境改造为村落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经调研发现,德夯苗寨经改造后已形成配套产业体系:部分村民经营苗家菜馆,以自养禽类与鱼类结合苗族传统烹饪技艺,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至;部分村民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担任文化讲解员或参与“德夯幻境”文旅演出;另有村民成为景区导游,于节假日往返于各景点之间,为全国游客提供导览及民俗讲解服务。“尤为显著的变化在于青年群体返乡,村庄重现蓬勃生机”,石学兴的言语中流露出欣慰之情。

(图为德夯景区表演)

跨越山海的交融:从村寨到世界的同心结

更为动人之处在于文化交融所传递的温度。走访期间,实践队偶遇了自澳大利亚前来德夯游览的游客。交流过程中,他们感慨道:"是朋友推荐我们来此的,德夯风景确实令人赞叹,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未来还会再次造访。"今日之德夯,既是各民族共享欢乐的家园,亦是国际友人感知中国的窗口。恰如村民所言:"客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收入,更促进了心与心的贴近。"

(图为队员与外国友人的合影)

通过吊脚楼的木质缝隙,可窥见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各族人民的笑靥之中,更能体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益增强;透过国际友人的镜头,得以见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德夯村的实践印证:守护文化根脉、激活乡土资源、架设沟通桥梁,方能使民族村寨在传承文化记忆的同时拥抱发展机遇。民族团结之花于此盛放,文明互鉴之果在此结实,共同在湘西群山间谱写着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