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金丝“粉”呈连滩行:青春笔触绘就乡村“古韵·新声·童心·云路”

2025-07-16 09:54 来源:中教网  江名、于佳琪   阅读 1.3千
44
分享

郁南七月,万物繁盛。在蝉鸣稻香的盛夏时节,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丝‘粉’呈”突击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于7月4日至10日深入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兰寨、西坝、大坪等村落,展开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沉浸式社会实践。他们以文化传承为根脉,以童心守护为枝叶,以产业振兴为果实,更以政策宣讲为雨露,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图为志愿者出发图片

▲图为志愿者抵达郁南县连滩镇


古韵 · 深挖文脉根魂


兰寨古村沉淀千年文化,志愿者们首先展开了文化考察之旅,先后走访了状元亭、正己学校、双桂堂、十德文化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等十余处文化场所。林氏家族后人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林氏家训。他表示:“这些传统美德不仅是家族传承的根本,也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志愿者们认真聆听,集体重温24字时代强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刻跨越时空,完成了古老家训与现代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话。

走访途中,志愿者主动向村民们问好,同时也受到村民热情回应,或是指路或是分享,大家还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艾糍”。村民林爷爷不仅热心教志愿者们学习用粤语描述艾糍,还耐心分享制作艾糍的工序和技法:一块小小的印糍,从糯米研磨到模具成型,需要经过十二道工序。软糯香甜的印糍不仅让志愿者们领略到传统美食的魅力,更体会到非遗传承的匠心精神。

▲图为志愿者考察古村文化基地

▲图为林氏后人为志愿者讲解

▲图为村民向志愿者介绍特产艾糍


新声 · 晓民情宣政策


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倾听村民心声。在村民们的指引下,志愿者们分组走进农家院落,采取村民述说回答、志愿者电子记录的高效方式,围绕村民生活的核心关切展开细致问卷和访谈。从村民口中得知,近年来大家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垃圾处理、网络覆盖、卫生厕所改造……同时,志愿者们重点走访了村中的老人和儿童家庭,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养老金发放是否及时、村医上门是否便利,并记录下她们对日间照料服务的期盼。志愿们还特别聚焦村民的“钱袋子”,对家庭收入结构、主要来源、稳定性及增收期望进行了深入探究,了解到村民们希望获得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和实用的技能培训(如电商运营)。

倾听是基础,宣讲是赋能。志愿者用村民们听得懂的方言俚语,结合走访中看到的鲜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导向。他们详细阐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重点结合连滩实际,介绍了在产业发展、人才回流、文化传承、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图为志愿者在采访

▲图为志愿者在采访

▲图为志愿者在宣讲

▲图为志愿者帮村民晒谷

▲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辅导作业

▲图为兰寨村村貌

▲图为西坝村村貌


童心 · 五育课启心智


志愿者们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科普知识、体育精神与艺术美育的种子播撒进乡村儿童的心田,为乡村的夏日增添别样的活力与色彩。德育铸魂,传红色基因。在兰寨村拥有百年历史的正己学校,志愿者们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小课堂,向孩子们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民族抗争史,全体师生合唱了《义勇军进行曲》,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悄然在纯净的心田生根发芽。同时,结合暑期安全需求,志愿者们特别开设了“暑假安全指南小课堂”,将系列防护要点和安全知识,巧妙融入情景模拟、趣味问答和互动游戏中,旨在全面提升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智育启慧,燃科学火种。在西坝村,志愿者们开展了“魔法化学课”,带领孩子们探索酸碱反应的奥秘。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探索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体育强身,展青春活力。在西坝村文化运动场,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与当地小朋友的乒乓球友谊双打组合赛,陪小朋友一起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滑滑板……一起享受了运动的快乐。美育化人,绘乡村风采。志愿者与孩子们“大手拉小手”通力合作,在连滩镇鸡仔粉非遗工坊外墙上绘就了一幅《稻香米粉图》,小朋友们的加入为作品增添了盎然童趣和生机。劳育砺志,承非遗匠心。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参观学习了鸡仔粉制作工坊,探索磨浆、切丝、晒粉等一系列传统制作工艺,大家对匠心精神和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图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小课堂

▲图为暑假安全指南小课堂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图为小朋友在调试溶液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打乒乓球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合作墙绘

▲图为志愿者抱着小朋友按手印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留念

▲图为墙绘《稻香米粉图》展示


云路 · 电商直播助农


实践的落脚点,在于为当地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拥有百年历史的连滩鸡仔粉,以其独特的爽滑口感和山泉水的清甜滋养而闻名。志愿者们在咨询当地政府对接人员,掌握大致情况后,深入鸡仔粉制作工坊,化身“溯源侦探”,对每一环节进行严谨了解和记录:精选当地当季籼米的来源地、浸泡磨浆的水温和时间、蒸制火候的精确控制、天然山泉水的取水点检测、环保包装材料的选用。带着这份扎实的“田野报告”,他们发挥专业才智,精心设计宣传海报、制作预热短视频、剪辑溯源纪录片,将课堂所学倾注于助农实践。连续两日,三场近8小时的直播在精心布置的“乡村直播间”火热开启。镜头前,青年主播们热情推介,将承载着连滩风物与匠心的鸡仔粉送入更广阔的市场。最终,2872.8元的成交额不仅为当地特色产业注入新活力,更验证了青年智慧服务地方发展的可行路径。

▲图为志愿者与政府对接人员合影

▲图为志愿者溯源鸡仔粉用到的山泉水

▲图为志愿者观看鸡仔粉晾晒

▲图为志愿者参观鸡仔粉厂合影

▲图为电商组进行直播预热

▲图为直播助农现场

▲图为直播助农现场


七天的连滩实践,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也是传统与现代的紧密相拥。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农田小道,用镜头记录乡村蝶变,更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实干担当书写着属于青年学子的时代答卷。团队指导江老师总结道:“这次活动是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生动实践。同学们在古村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助农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这段难忘的实践经历,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撰稿:江名、于佳琪  图片:钟紫晴、古诺涵、张晨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