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医疗服务协同,助力基层健康事业发展,7月10日至13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智医行”畲乡实践团奔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联合东坑镇卫生院开展为期4天的义诊义检活动。实践团15余名师生,以专业技能服务基层,以实践行动践行担当,在畲乡大地谱写 “青春赋能健康建设,服务浸润畲乡民心” 的实践篇章。
一、校地联动: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
搭建"健康鹊桥",校地协同织密基层医疗网。景宁畲族自治县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部分乡镇存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老年慢性病管理需求突出等问题。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主动对接东坑镇卫生院,立足当地实际需求定制设计服务方案。实践团协同当地卫生所提前开展系统性培训,涵盖血压测量、问诊沟通技巧及超声设备基础操作等核心内容,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服务技能,既保障了服务的专业性,又确保其深度贴合基层医疗场景。
二、青春践诺:专业实践与健康需求的高效适配
挥动"青春听诊器",学子专业服务彰显担当。义检期间,景宁县城乡一站式综合健康服务中心的大厅内候诊队伍秩序井然。身着统一队服的实践团成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各服务岗位精准履职:登记台前,成员们系统采集居民病史与基础健康信息;血压测量区,他们规范操作,耐心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并进行个性化健康宣导,叮嘱“饮食清淡、适度活动”等要点。实践团成员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基层健康服务的覆盖效能,强化了学生对基层医疗场景的认知,是青年一代以专业能力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健康公平的生动体现。
三、双向温暖:群众获得感与学生成长的双向提升
培育"共育双生树",医教融合催生双向成长。实践期间,实践团累计完成服务600余人次,发放健康手册300 余份,将“精准化健康礼包” 送到畲乡群众身边。义诊的 “温度”,远不止于服务的物理供给:当学生以真诚态度与老人沟通时,不仅提升了医患沟通能力,更收获了老人以慈祥笑容与紧握双手传递的信任与感激;而居民在便捷获取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健康素养与就医体验也得到切实提升。这份彼此给予的温暖与成长,正是“双向奔赴”最生动的注脚。
四、校地共赢:医疗协同与基层健康生态的持续优化
锻造"智慧钥匙",校地共启长效协作之门。此次义诊义检是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深化校地合作的创新实践。通过 “高校+基层医疗机构” 的协同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 “学用结合” 的实战平台,又实现了 “学生专业成长、居民健康受益、基层医疗提质” 的多重价值转化。东坑镇卫生院院长表示:“期待与浙师大建立长期合作,让高校智力资源持续为基层医疗注入动能。”
义诊活动虽已落幕,但实践的价值仍在延伸。此次畲乡之行,既是一次医疗服务的基层实践,更是青年群体以专业赋能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践行。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将持续以暑期实践为载体,深化校地医疗协同,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基层医疗深度融合,让青春力量在守护基层健康中持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