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7月1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先后赴滁州市井楠村、红庙社区和长丰县马郢村开展“城乡话美育 青春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茶香绘民宿,探访井楠振兴路。
实践队员在井楠村茶文化馆详细了解了当地名茶“西涧春雪”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品质,围着制茶师傅观摩揉捻、烘焙等关键步骤,亲身感受茶叶与旅游结合带来的生机,并走村入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村民在茶叶种植、品牌推广、市场销售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宝贵意见。
队员们还参观了当地特色民宿群——井楠茗宿,学习了“旅游公司+农户+闲置资源”的发展模式。队员们分组与民宿经营者交流,了解主打茶文化的特色与面临的实际挑战时,关注到改造房屋保留原主人名字的细节。“发展成果带着人情味,才能让乡亲们更有归属感”,井楠村孙书记的话道出振兴温度。
随后在井楠村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开展研讨会去更进一步了解井楠村产业振兴发展特色。孙书记指尖轻点墙上茶旅产业规划图的节点标注,拆解“春茶采摘节引流、民宿体验承接”的季节联动思路,队员们围坐记录,图纸上交织的箭头与区块,清晰勾勒出“一片叶子带活一方水土”的振兴路径。薄薄纸页间沙沙作响的不仅是记录,更是艺术思维与乡土智慧的悄然碰撞。
图为实践队员在茶文化馆、茗宿和党群服务中心参观及实践。李子希 供图
执画笔护童心,情暖红庙社区。
在红庙社区,实践队员发挥专业特长,为孩子们带来一次次艺术创意活动。队员们为孩子们讲述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展示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与独特习俗,指导下孩子们在扇面上认真绘制56个民族人物形象,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悄然生根。
图为在扇面绘制民族人物的实践场景。 叶凯晶 供图
巧手制“芭蕉扇”,暑期安全记心间。
活动前,队员们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巡查清流河畔,提醒孩童注意水域安全。活动现场,队员们通过趣味故事和情景模拟,教会孩子们识别防范拐骗诈骗手段。带领孩子们巧手制作“芭蕉扇”,将暑期安全记在心间。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在芭蕉扇上绘制安全警示语,亲手制作的“安全扇”既带来清凉,更在轻松氛围中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
图为制作“芭蕉扇”的实践手工教学。佘璐 供图
探寻创业故事,解码马郢新篇。
实践团队走进长丰县马郢村,探寻其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蝶变密码。在村党组织负责人带领下,队员们参观村史馆,了解马郢村如何一步步从艰难岁月走向今天的富足,探寻创业振兴背后的故事。观看的纪录片,也更深入地揭开了村子创业振兴背后的点点滴滴,让大家深受触动。队员们采访了当地创客深入了解“百老笑容图”的由来——创业为捕捉老人最真挚的笑容。
实践期间恰逢马郢村启动“青鸟计划”,这个计划意味着村子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发展,鼓励大家用眼睛去发现、用镜头去记录乡村的自然之美。队员们在参观后于实践基地桥廊远眺,心中已经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正朝着更绿、更美的方向发展,也留下些许探索未尽的遗憾。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马郢村创客的场景。董明珠 供图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不仅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强化了以艺术视角和青年热忱为乡村发展的服务意识。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把暑期实践活动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持久行动,努力让青春在田野乡间闪光。(通讯员 王梦琴 陈韶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