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长江大学青禾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 探访石首瓜蒌产业振兴密码

2025-07-12 22:59 来源:中教网  刘钬桥   阅读 8.1千
173
分享

中教网7月12日讯(通讯员 刘钬桥 张雅涵 徐馨悦) 七月骄阳似火,荆楚大地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7月12日,长江大学农学院“青禾”实践队的12名青年学子,在院团委书记付雪娇的带领下,奔赴石首市大垸镇核心农业区——徽岳记瓜蒌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一场扎根泥土的实地调研。他们脱下书本的“外衣”,换上实践的“行装”,在瓜蒌藤蔓交织的绿色田野中,触摸现代农业的根系,聆听土地深处传来的振兴强音。

▲图为瓜蒌基地中的吊瓜

甫一抵达徽岳记瓜蒌基地,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便映入眼帘:连片的瓜蒌架整齐排列,藤蔓上累累青果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实践队员们迅速融入这片绿色海洋,跟随基地技术人员踏入田间地头。付雪娇激励队员们:“学问的源头在田野,乡村振兴的答案在脚下。”队员们或俯身观察瓜蒌长势,仔细辨识叶片形态;或轻抚藤蔓,感受生命的韧性与农事的艰辛。他们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管理、提升坐果率等瓜蒌种植的关键环节,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第一手的农情知识。汗珠从年轻的脸颊滚落,浸湿了脚下的土地,也浇灌着他们心中对农业、农村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热爱。

▲图为实践队员向瓜蒌基地中的技术人员询问吊瓜相关内容

为精准捕捉瓜蒌产业发展的真实图景与痛点难点,“青禾”实践队精心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调研方案,采用了“背靠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双轨模式。实践队员向基地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周边参与种植的农户,发放了精心设计的匿名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覆盖种植成本结构、市场销售渠道稳定性、技术推广落地效果、政策扶持获得感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具体期望等多个维度。这种形式有效消除了受访者的顾虑,为团队收集了大量反映产业一线真实状况的宝贵数据。在田间地头、在休憩的棚架下,实践队员与基地负责人、资深农户展开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队员们就土地流转的实际困难、种植密度优化、机械化采收的可行性、深加工产品开发瓶颈、品牌建设路径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现场提问。一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感慨道:“大学生能这么认真地来田里问我们这些事,不容易!希望你们真能帮咱这瓜蒌找出更好的路子。” 每一次问答,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使得队员们对石首瓜蒌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有了立体而鲜活的认知。

▲图为实践队员们向种植户分发调查问卷

此次徽岳记基地之行,对“青禾”实践队而言,远非一次简单的暑期实践。它是一次深刻的国情乡情教育课,让象牙塔里的学子真切感知到广袤乡村的脉动与农人的期盼。付雪娇在调研中强调:“我们鼓励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三农的真本领。此次调研,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一步。”

后续,实践队将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与访谈信息进行严谨的整理、分析与提炼。他们将尝试结合农学院的学科优势,围绕如何进一步降低瓜蒌种植成本、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等核心议题,力求形成一份立足实际、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与建议方案,最终反馈给地方相关部门及徽岳记示范基地,为石首市瓜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来自长江大学农科学子的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