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遂昌县竹炭产业开展调研

2025-07-06 13:16 来源:中教网    阅读 4.5千
112
分享

遂昌县作为“中国竹炭之乡”,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将竹炭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实现了从“卖原竹”到“卖科技”“卖品牌”的产业升级,更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和业态创新,为山区县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践样本。

为深入探究遂昌县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遂昌竹炭产业开展调研。

7月4日晚,在前期系统自学竹炭产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驻地会议室组织专题学习会,就遂昌竹炭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学习。会议由指导老师寿金杰主持召开,全体成员围绕三大议题展开深度学习。

一是基于前期搜集的产业调研资料,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遂昌竹炭产业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转型路径;二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框架,对遂昌炭产业品牌建设、电商运营及文旅融合等业态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山区特色产业突破地理约束的可行性路径;三是立足经管专业视角,就产业政策效能、供应链成本控制、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等问题展开学习。

7月5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遂昌县中国竹炭博物馆开展调研。

在炭史溯源展区,队员们通过沉浸式探秘4000年前夏商炭窑遗址复原场景,了解战国炭化兵器防腐技术、唐代孙膑无烟炭行军智慧等历代遗存,立体呈现出“伐木烧炭”到“以竹代木”的千年工艺跃迁;非遗传承人陈文照以毛竹替代木材的创新实践,将传统工艺引向“3年成材、生态循环”的绿色路径,现代26天高温烧制工艺更让10斤毛竹转化为1斤高附加值竹炭,实现价值数十倍跃升。

在产品应用展区中,竹炭跨界应用令队员们惊叹:竹醋液提炼为护肤品、竹渣改良土壤、衍生竹炭美食等全产业链开发,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尤为瞩目的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墙,其配套展示的竹炭技术跨国输出案例,彰显“遂昌方案”在全球环保领域的科技辐射力。

实践中,队员黄晨浩、杨心语等结合所见所感谈到,竹炭产业以“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既依托党引领下的资源整合,将毛竹转化为农民增收支柱,更通过文旅融合、数字化营销等业态创新,为山区县探索共同富裕提供了“资源活化—技术创新—业态拓展”的实践样本。

7月5日晚,“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于驻地会议室召开遂昌县竹炭产业专题理论研讨会,会议由指导老师寿金杰主持召开。团队成员围绕遂昌竹炭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瓶颈、市场拓展路径及品牌建设策略展开系统性研讨,结合当日在竹炭博物馆调研获取的行业数据、企业案例及非遗工艺资料,以及前期搜集的学术论文、政府数据、产业报告等,深入分析了当地竹炭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上,队员们不仅就竹炭制品在环保建材、健康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讨论,还针对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电商渠道整合优化等议题深度研讨,为后续产业案例报告的撰写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数据基础。

此次实践中,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薪火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以遂昌竹炭产业为切入点,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助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能。这群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山海共富之路,以调研报告为笔、以创新方案为墨,在遂昌竹炭产业的升级蓝图上镌刻下青春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