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梅山路梧桐的绿荫,将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门前的“大医精诚”石映得金辉流转。2025年7月3日清晨六时,第一临床医学院三下乡服务队的行囊在熹微中列队——贴着红十字的药箱、捆扎整齐的艾灸条、印着穴位图的教学展板,与三十张青春飞扬的面庞,共同构成出征的序章。当大巴引擎在校园里激起清越的回响,这群白衣胜雪的学子,正将《黄帝内经》的墨香揉进行囊,向着新安医学的故乡歙县,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奔赴。(通讯员 方文凯)
图为团队出发去三下乡
本草为舟:启程前的百味筹备
药香浸润的学生会办公室通宵灯火,曾是这支队伍最近的“战场”。为精准对接歙县深山的健康需求,队长提前半月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老师特配的“三伏养生药茶包”,学生自制的方言版《五禽戏》动画在平板电脑循环播放。最特别的当属那只桐木药箱——分层码放着按村落分装的慢性病药品,盖内贴着手绘的“常见舌象对照图”,箱角一枚小小歙砚造型的GPS定位器,将全程守护这艘“陆地本草方舟”。
徽脉相承:车轮上的新安课堂
大巴驶上合铜黄高速,团委老师手执麦克风化身“车上导游”:“看右前方!那云雾缭绕处便是新安医学发源地之一‘张一帖’的故乡。”车窗顿时贴满好奇的脸庞。2023级中医临床专业的单倬翻开泛黄的《歙县卫生志》,轻声诵读明代医家吴崑的诊病轶事,邻座同学手机里正播放着昨晚剪辑的《新安医家纪录片》。当汽车穿过太平湖大桥,学生们突然齐声背诵《大医精诚》选段,琅琅书声惊起白鹭翩飞,古训与青山碧水交响成趣。
仁心初绽:行囊里的青春誓言
颠簸的车厢里,义诊物资在默契手中流转清点。董宇昂反复检查血压计电池,确保物资安全。药箱最底层藏着特殊礼物:学生手绘的百张“健康心愿卡”,黄山贡菊标本压制的书签上,墨笔小楷写着“愿艾香常伴安康”。车过徽州古城门洞时,队长突然展开卷轴——那是全班连夜誊写的《新安医学十训》,三十个签名如星斗落于卷尾。
图为团队成员上车前进行合影
上午九时十七分,大巴在杭瑞高速歙县出口划出优美弧线。窗外,练江的水汽携着贡菊的清甜涌入车厢。学生们整理衣襟,将听诊器郑重挂上脖颈。药箱开合间,当归与艾叶的香气汹涌弥漫,仿佛七百年前新安医家穿行阡陌的青囊,在此刻与青春撞个满怀。这一程,他们不仅带着体温计与银针,更怀着将《伤寒论》写进乡村振兴答卷的炽热理想。当第一双白色医鞋踏上徽州大地,古村落绵延的马头墙上,正掠过一片破晓的云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