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熔金,蝉鸣如沸。7月4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星火传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南昌县幽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活动。队员们精心筹备“五彩夏日课堂”,为50余名留守儿童带来知识与欢乐,点亮缤纷假期。
▲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文化润心,筑牢根基:指尖上的传承与价值观的共鸣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国家强盛的基础是什么?”“你们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在“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上,队员涂欣悦以问题启思,聚焦“富强”、“自由”、“爱国”等关键词,阐释其核心内涵。她深情讲述科学家钱学森放弃优渥待遇、历经艰险归国奉献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深刻感悟爱国情怀的磅礴力量。质朴的语言、真实的经历引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共鸣。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课堂上,队员杨思敏通过精心剪辑的短视频,带领孩子们“云”览非遗瑰宝——绚丽壮观的打铁花、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她结合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习俗,生动解读其中蕴含的团圆期盼、辞旧迎新及对自然的敬畏智慧,深入浅出剖析背后的民族智慧、匠心传承与文化认同,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与自豪感。
语言搭桥,沟通无碍:趣味学习中奏响“最美声音”
“学好普通话,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它能让我们交到更多朋友,学到更多知识,未来也能走得更远!”队员杨洋紧扣“实用、趣味、规范”三大核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普通话的基础发声原理以及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系统。杨洋通过清晰的示范和对比,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每个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方法及常见难点。
▲图为实践队队员付怡彬摄
“发‘n’音时,舌尖要像小蚂蚁一样轻轻顶住上牙龈;发‘l’音时,舌尖要像小弹簧一样灵活弹开。”在“科学发声”练习环节,队员以形象的比喻引得孩子们纷纷模仿尝试。课堂上,队员运用生动的语言类比解释发音原理,精选贴近生活的词语和短句作为练习材料,并通过互动问答、对比听辨等方式调动学员积极性,让严谨的语音学习充满吸引力,课堂气氛愈发活跃。
运动强魄,锤炼品格:跆拳道课堂上的身心修炼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在“跆拳道课堂”上,队员叶杨浩首先向孩子们阐释了跆拳道“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核心精神以及“以礼始,以礼终”的互敬礼仪,并详细讲述了练习跆拳道时标准站姿、前踢等基础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图为实践队队员刘莎莎摄
“跆拳道讲究的是正确的踢击动作,而且还要有技巧。”当队员们拿出练习木板时,孩子们跃跃欲试。学习中,队员们穿梭指导,手把手纠正姿势,并不时给予提醒和鼓励。每当木板应声而破,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出兴奋与成就感的笑容。这趟基础务实的跆拳道课,让孩子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初步感受了武术领域礼仪、专注与突破自我的品格。
扎根乡土,传习“星火”。“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和幽兰镇联合开展的‘五彩夏日课堂’,将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程,为乡村的孩子们提供多元化成长体验,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假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实践队指导老师许时高说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