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团委、学生处主办,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团委承办的第二十六期“青楚”读书活动于4月底再次与大家准时相约。
本次活动特邀付永琪、张妍两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聚焦于《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红星照耀中国》两部作品。活动采用跨时空对话的形式,巧妙融合影像与文学文本,成功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场域。
《额尔古纳河右岸》——付永琪
付永琪同学分享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当代作家迟子建的著作,也是第七届矛盾文学奖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付永琪介绍了作品的创造背景,作者的灵感来源,以及资料收集和创作过程。作者以深沉笔触展现了中俄边界的少数民族鄂温克人近百年间的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故事是以一个90岁的鄂温克族女人的自述展开,描绘了鄂温克族与驯鹿紧密的生活联系,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疾病和部落纷争时的坚韧与变化。通过四代人狩猎迁徙、信仰传承、爱恨生死的故事,展现出游牧民族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森林消退、驯鹿减少,族人相继离去,唯有九旬女主人守护火种。
付永琪的分享使大家深入了解了新时代下游牧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面对工业文明的车轮无情碾碎森林的现实,我们应如何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协同推进,成为了亟待思考的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张妍
张妍同学给我们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他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张妍介绍了此书的作者——被誉为“红色中国的破壁者”的埃德加·斯诺。他是首位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故事传递给全球的西方,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观察者之一。凭借一支笔,他成功撕开了意识形态的铁幕。他的笔触兼具里新闻客观性与人文温度的双重视角,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详细概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发生背景及其发展原因的深入探求,分析了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革命进程的影响。最后,细致品鉴了书中“红小鬼”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尊心,生动描绘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了他们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鲜明形象,突显了他们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活动最后,由五位同学引领我们深入感受历史脉络中的温情,生动再现了《觉醒年代》中的北大演讲场景。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展现了觉醒者自身的困惑与挣扎,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想主义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他们的精彩演绎,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深刻领悟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场演讲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薪火相传,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底蕴与时代的温暖脉动。
在未来活动中,艺术与传媒学院将丰富活动内容,探索多元主题,让读书会成为更多人心中温暖的港湾和精神的家园。
文字:曹捷
初审:蔡可欣
校对:卞吴娇
审核:张露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