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中学频道 > 中学看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叶草文学社成员与作家海凡面对面    

2025-04-30 15:41 来源:中教网 绵阳市实验中学    阅读 120
6
分享

2024级三叶草文学文学社团,为助力学生成长。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初一老师语文老师共同努力下,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以体察式作文探索为核心的写作训练,目前,已在《直播游仙》,《中国新时代教育》等平台发表学生作文60余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写热情。 

4月24日下午,绵阳市实验中学三叶草文学社团又邀请了绵阳籍国家一级作家海凡老师给同学们开讲座,海凡老师一走进教室,立刻被争着索取签名的同学们围得密不透风,谦和的海凡老师,来者不拒,一一热情应对。在胡玲凤组长和孙老师的反复劝说下,同学们才回到自己座位。

接着,社团六名成员以诵读海凡诗歌对海凡老师表示欢迎,罗思雨,王佳琪,纪茹雪朗诵《记住这一天》,张子城,欧阳汉龙 ,靳佳宸朗诵《诗歌不需要地震来拯救》,虽然没有时间排练主要靠即兴发挥,但他们感情真挚的诵读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也感染了作者本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海凡老师登台演讲。  

海凡老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起。他种过地、当过兵、学过医,他毫不讳言自己起点不高,没有很高的学历,他最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作家,但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有很多的感受要表达,对文学对生活的热爱让他记录工作与生活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终有所成,由于创作上的成就不仅被提拔为医院的干部,后来更是被破格评为一级作家。 海凡老师著述颇丰,他重点讲了创作《敬礼,北川》的心路历程。  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海凡老师被医院派到平武县南坝镇担任抗震救灾组组长,工作期间,他目睹了亲人被困废墟下跪地大哭求救的村民,目睹了为了抢救生命衣不解带,夜以继日的医护人员,目睹了解放军战士冒着余震的烟尘抢救生命,寻找清洁水源,目睹了一位师长亲自背着药箱进行抗疫消杀,目睹了充满感激之情的乡亲非要杀掉灾后最值钱的财物-一头猪感谢所有参与救灾的人们……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心潮澎湃,化作笔下的行行感情饱满的诗句。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同学们,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学习,认认真真生活,才是艺术灵感不竭的源泉。   

海凡老师谈到了文学的价值。他鼓励社团的同学们不光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和体会,展示自己,用“文学温暖自己的心灵”。还要关注更宏大的主题,抒发家国情怀,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学子,要在年轻时,要不断去历练自己、修为自己。面对人生的打击,要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要多读书,多看博物馆、纪念馆,要有思考,升华自己。 

他满怀热情地鼓励青年学子,把握好人的三重生命。1.珍惜有长有短的自然生命。2.将来走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承担自己的社会使命。3.多出好作品,让作品载入史册,这就是你们的历史使命。

最后,他鼓励在座各位,写出好作品,超越海凡老师,走上自己的人生巅峰。    在热烈的掌声后,此次活动在彭诗媛、窦文婕、欧阳静秋、黄婉纾、童小秦带领全体同学激情诵读海凡老师的作品《敬礼,北川》中圆满结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凡老师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奔走讲学,勉励后辈。我青年学子更应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奋起直追,修养美好品格,把握时代机遇,投身时代洪流,谱写人生华章。

文:孙红梅  王素兰 图:王素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