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吉安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多部门召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发布会,会上,市政法委副书记刘辉华就有关工作情况作了介绍。
刘辉华强调,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吉安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高规格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学凯同志任组长,政法委、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教体局、团市委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市委政法委和团市委“双牵头”,宣传部、统战部、卫健委、人社局、民政局等18家市直单位参加。自5月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经过各地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注重教育矫治,在源头预防上持续发力。做好未成年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为重要。一是落实家庭教育。引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在全市2929个村(社区)挂牌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发动村(社区)家庭参加为期一周的线上家庭教育课堂,今年以来,共举办以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巡讲1345场,受益人数3.9万人。二是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推动法治副校长送课进校,组织696名法治副校长走进670所中小学校,法治宣传活动700余次,发放法律、禁毒、科普、校园五防等宣传单1.2万余份,覆盖了全市60余万学生。三是强化心理教育。落实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措施,常态化开展“平安建设”“防校园欺凌”“12355为青春护航”等主题活动3000余场次,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做强线上12355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接待心理咨询850人次,成功办理11起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舒缓情绪,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四是做实专门教育。健全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矫治工作机制,加强市阳光学校建设,优化师生比、班教比、班警比等设置,推动首次试办“警送生”班,已于11月5日开始接收50名“警送生”并正式开学,为新校区全面开办“警送班”探索经验。
二、依法打击惩处,在提升效果上持续发力。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处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极少数,就是保护善良无辜的大多数。一方面重拳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未成年人卖淫以及组织未成年人淫秽表演,胁迫、引诱、欺骗等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重打击幕后组织、挑头人员,打击组织、操纵、教唆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线索排查、治安检查、预警核查,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精准惩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完善罪错分级干预机制,强化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临界预防和分级处置,根据涉案未成年人的行为、年龄、监护状况等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依法宽缓到位;对于主观恶性大、犯罪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到位,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今年1-10月,全市公安机关破获未成年人案件1741起,抓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381人。
三、突出联动整治,在净化环境上持续发力。未成年人模仿性、可塑性强,净化社会环境能极大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降低违法犯罪率。一是加强行业场所整治。结合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暗访,开展旅馆、酒吧、KTV等重点行业场所安全监管检查,尤其对未成年人有偿陪侍等问题进行暗访,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空间。公安部门组织对重点行业场所开展交叉检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督促各地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强网络环境整治。在“吉安新闻网”“网信吉安”及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开设网络举报专区,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启用“市网络生态治理监管平台”,对全市5848个网站,275个重点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进行了全天24小时监测,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现涉黄涉赌网站11个,违规信息200余条,均依法有效处理。三是加强校园周边整治。开展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暨“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网络环境、文娱用品和易产生治安乱象的经营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排查发现并整改核销校内安全隐患1517个、校园周边安全隐患443个,整治黑车、流动摊点、无照经营等不法行为304处,整顿网吧、出租屋等场所21个,缴获非法出版物468本。
吉安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胡晓燕回答记者关于“控辍保学”表示:为了落实学校保护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市教体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组织、抓联动、重育人、优环境,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相继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常态化报告工作机制的通知》(吉教体办字〔2024〕48号),建立了市、县、校三级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要任务、工作程序和推进要求。要求各地严格“一县一案”“一月一报”“一学一核”“一生一表”管理,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户家庭、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其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利用暑假和秋季开学两个关键时间节点,通过万师访万家、防溺水集中教育等途径,上门入户核实学生入学就读信息,切实将辍学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按照《关于加强涉案未成年人控辍保学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赣检发办字[2024]50号)精神,市教体局牵头进一步健全了与公安、司法、民政、农村农业、统战、发改、人社、卫健、财政等部门联动的控辍保学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形成控辍保学的责任体系。
三是实施动态销号管理。建立教育、农村农业、民政等部门信息比对制度,重点关注贫困户及残疾困难学生的入学情况,逐校摸清辍学学生底数、类型,细化明确解决辍学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运用全省学籍管理账户控辍保学台账系统,切实做好辍学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异动情况登记造册,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疑似辍学等情况及时更新、动态销号,做到人账相符。
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零辍学”,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1%。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通过强化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以及构建多元化的预防体系,确保我市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李海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