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9月23日—30日,南浔区锦绣实验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青年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转变学教方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下课堂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朱康丽老师执教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陈太丘与友期行》,由解题导入,从字词到句子,逐步讲解,引导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梳理古文篇章的意思。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情感,体会古人的智慧,感受古文的韵味与魅力!
陈灵旭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颜色》一课,以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为脉络,为学生创设拍摄微视频的任务,带领学生立足文本,聚焦“艰苦”而又“快乐”的研究“镜头”,体悟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美丽人格。
冯思璐老师执教的《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以互动式教学设计展开,让学生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手机目镜结合投屏的技术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显微镜下视野的变化,解决了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丁怡老师执教的《生物的特征》一课,以视频“真假蒋昌建”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通过图片和动图展示生物的不同特征,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和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并通过鲸鱼的气孔和植物的通气孔道等例子,展示生物结构如何适应其功能。最后以概念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整合和巩固本课内容。
沈瑶老师的教学设计以《胡适日记》为主线,以《胡适日记》的视角去看待新文化运动,分成三部分“阴霾未散·观民国”“除旧布新·新文化”“笔墨春秋·续影响”。通过“续写胡适日记”的微项目活动,重点思考与构建新文化运动与历史时局的逻辑关联,理解新文化运动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此感知基于史料的历史理解、解释和评价。通过对新青年责任的思考,意识到青年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钱金超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扣。根据课标和学生认知特点设置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胡清琳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吕其明,并巧妙的设计了创作团队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分组为体裁、曲式结构、节拍速度、配器四大部门,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管弦乐的宏大与震撼。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主题旋律、了解曲式结构、音乐体裁音乐知识,对管弦乐器乐音色进一步认识,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公开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黄怡菲老师的设计通过对我国传统艺术瓶花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在“玩”中获得乐趣,在五颜六色中按照自己的理解,拼出自己的“瓶花”。本教材为新版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各教研组成员都全程参加,并邀请校领导与教研组成员一起听课,课后对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和指导。成员们认真填写《锦绣学校“效能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建议。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锦绣青年教师在推进“转换学教方式,打造效能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精彩与活力,实现“双减”政策的实施。今后,课堂展示活动将不断地推进和深入,相信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这些青年教师将继续闪耀讲台,更好地促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