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图书馆协办,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美术学科教研基地(东莞)、东莞市王柴慧名师工作室、东莞市李玥秋名师工作室承办的2024年东莞市高中美育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评活动在东莞图书馆隆重开幕。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近期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将“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校园优秀展演节目和作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我市各学校高中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助力我市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莅临本次展评活动的指导专家有: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测评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于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广东省教育厅学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委会常务理事钟国荣。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东莞图书馆馆长冯玲、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丽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美术教研员黄旭穰老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音乐教研员呼延丽霖老师、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美术教研员李晖老师、东莞市高中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柴慧老师、东莞市初中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玥秋老师、东莞市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梁光海老师、东莞市高中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江老师、省基础教育高中美术学科教研基地(东莞)团队成员、基地校成员;东莞市王柴慧名师工作室、李玥秋名师工作室、朱江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市高中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共320余人。
十一所学校参与了本次美育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评活动,分别是: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莞市长安中学、东莞外国语学校、东莞实验中学、东莞市厚街中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市大岭山中学。
朱江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李丽英副主任致辞,李主任对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成功入选此次展评活动的学校和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李主任对我市美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许和肯定,她期盼高中美育教师们保持干劲,持续提升我市的美育工作质量,让莞邑美育之光愈发璀璨。
李丽英副主任致辞
展评活动由音乐学科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示和美术学科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音乐学科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示。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带来的民乐合奏《盛世国乐》,瞬间将观众带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长安,激越的鼓声、高亢的筝音,小演员们用细致微妙的音色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锦瑟之美。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盛世国乐》
东莞市大岭山中学《诗经·小雅·采薇》
紧接着,来自东莞市大岭山中学的同学们运用朗诵、舞蹈、演唱及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为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经·小雅·采薇》:歌者以一个返乡戍卒的口吻,唱出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里的哀怨与期盼、思恋与离愁以及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被诵者演绎得深入骨髓。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簸箕上的麻雀》
“百鸟齐唱丰收歌,唱得苗岭风光秀”。对劳动人民而言,丰收是每年的头等大事。由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松湖之韵”合唱团带来的表演唱《簸箕上的麻雀》,以麻雀的视角向我们刻画丰收的盛景,体现苗家人民内心的喜悦与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平凡之路》
木琴、钢片琴、手机、平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通过不同的节奏、织体等音乐要素,将歌曲进行了重新编创!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听众演奏了一曲特色的《平凡之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是一种态度,表达情感是音乐最初的意义,只要你加入,音乐就会围绕在你身边!
东莞市东莞中学《岭南舞韵》
来自东莞市东莞中学的群舞《岭南舞韵》,巧妙地集岭南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与校园气息为一体的中学生岭南舞蹈组合,展示出岭南优秀传统舞蹈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使岭南文化在校园传承与交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也体现了莞中《音乐与舞蹈》美育课程,不仅以岭南传统舞蹈艺术形态,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于学生,更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精心编排的节目,市教育局教研室力图以点带面,展现出了我市高中美育教育的深厚底蕴与丰硕成果。节目在观众的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
钟国荣老师作点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老师对此次参加展评活动的师生表示祝贺,高度肯定本次活动成果并指出,此次高中美育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是一次有益尝试,在全省开了先河,是教育部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最好的体现。他表示,东莞作为广东省美育高地,要努力做优做强,把优秀的教学教研成果,把先进的理念和优秀范例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李于昆教授讲座《艺术作品欣赏三论》
接着,李于昆教授带来讲座《艺术作品欣赏三论》,以“一幅画”“一个设计”“一组抽象画”为主线,向在座提出了三问:何谓经典作品?什么是设计?何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让观众从独特的角度来了解“美”、欣赏“美”;从深层理解其艺术价值、艺术史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引导我们设计的实用概念是为他人、是解决问题,引导我们走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美育、走进艺术本体为文化素养时代的美育、走进东莞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时代美育。李教授的观点聚焦前沿,落地美育,从艺术与科技的领域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第二部分
美术学科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示
东莞外国语学校
“翰墨飘香,是力透纸背的精彩;丹青溢彩,是书香校园的精髓。”来到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东莞外国语学校的“传统人文·工笔魅力”项目。作为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秉持“博学雅行、格高志远、屹立天地”的办学理念,通过对高中《中国书画》模块课程的鉴赏和教学,以校园和生活为表现主题,使学生感受到工笔人物画的独特魅力,在传统绘画文化艺术的滋养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文化自信,在与现代艺术融合中传承创新,让现代工笔人物画艺术在美丽的校园中精彩绽放。
东莞实验中学
“方寸之间乾坤大,细微之处见精神”。东莞实验中学“青春红”精微刻纸项目属于剪纸的一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东莞实验中学把这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完美地诠释在了作品里面。非遗文化需传承创新,在青少年心中镌刻下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烙印,技艺薪火相传。用“小刻纸”剪出以美育人的“大文章”,继续肩负起非遗传承的历史使命,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做出积极的贡献!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现代媒体”“数字化”“数码手绘”“科技”这些虚拟现代化名词,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通过STEAM课程体系,让观众直观地看到了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数码板绘模块教学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融合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实践,鼓励学生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东莞市长安中学
被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授予“东莞(长安)漆画创作基地”的长安中学,以“守正创新,以美培元”为导向,立足传统漆艺实践创作,提倡以人为本,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为宗旨,进行传统技法研习和实验性的“漂漆”探索,将传统工艺、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与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漆艺的来源、发展,是一次实验性的创作探索与实践。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
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的“敦煌衍艺”项目,“衍”字,从水、从行,通“延”“演”二字。本意:水流入海。有推广、延伸、发挥、滋生之意。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以衍纸为主要创作基础材料,融合折纸及剪纸等传统工艺,创作出了1000多年前的中国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系列之图案纹样。“一梦入敦煌 千年丝绸路”。“敦煌衍艺”似乎在引导大家重识丝绸之路,把敦煌壁画里丰富多彩的艺术纹样和色彩用衍纸艺术独特的手法、材料特点及表现形式表现得生动活泼。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的“黑白装饰画”项目,以其独特的简洁性、纯净的对比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受。作品通过全景视角深入探索这一经典艺术形式,并与观众在现场互动创作,让观者亲身体验黑白装饰画的简约美学与深层意蕴,共同绘制一场跨时空的艺术对话。黑白装饰画艺术探索之旅,融合传统与现代,以线条和形态的舞蹈,在光影交错间演绎极致美学。触动心灵,诠释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力量。
东莞市第五高级中学(东莞市艺术中学)
“五育融合”主题绘画模块课程,创设主题绘画项目化学习情境,取得了美育浸润、融合育人的教育教学效果且影响广泛。模块课程是构建在素描课程和色彩课程体系之上的,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以主题性内容为载体,以“观看、阅读、创作、写作、展评”等项目化为学习方式,使绘画知识技能与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的美育模块课程。作品创作过程通过深入感受体验生活、精心绘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而温润心灵、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东莞市厚街中学
作为广东省中小学立体造型(速塑)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厚街中学的传统雕塑项目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雕塑题材,如佛教造像、陵墓雕塑、青铜器等经典雕塑元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探寻与现代艺术表现的融合创新,创作具有鲜明传统文化特色的雕塑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的鉴赏与分析,认识传统雕塑造型观念,增强了艺术辨识度和文化认同感。通过作品,观众深刻感受到传统雕塑蕴含的工匠智慧和民族精神,感悟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美学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让美育温润心灵、温润校园、温润社会”。
“温润”代表着艺术作品所散发出的温暖而富有润泽之意。本次展演活动让社会更加深入地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亲身体验艺术创作和表演,不仅可以直观欣赏到作品的技巧和美感,更能从中感受到孩子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和生活是相连的,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美育课程教学成果的传播和推广,提升全社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艺术作品独特的符号语言与社会大众进行沟通,产生共鸣、给予审美享受。
此次高中美育模块课程教学成果展评活动充分展现了东莞市高中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各学校充分发挥我市各高中美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创意,传播真善美,在美育的道路上根植美、创作美、传播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