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宁波5月27日讯(通讯员 蔡亚辉、卢帆) 5月25日至26日,中欧科技人文智库高峰论坛暨高校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会上,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揭牌成立,同时为语通天下——全球胜任力工作室授牌。这是我省成立的首个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今后,校方将通过一系列实践计划,打造中国与欧洲各国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全球化教育等领域的机遇,推动双方在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方面的深入合作。
图为中欧科技人文智库高峰论坛暨高校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宁波召开。中教网通讯员 蔡亚辉、卢帆 供图
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立足于“大外语”理念,着眼于培养具“三国”(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及知识)和“四能”(外语能力、跨学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该基地以实践为导向从探索全球话题、理解全球观念、沟通全球思想、参与全球行动和促成全球思维等五个维度构建学习者的全球胜任力,为浙大宁理学子制订“人才出海计划”,打造浙大宁理学子的全球胜任力生涯规划,使学生成为能运用外语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图为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揭牌仪式。中教网通讯员 蔡亚辉、卢帆 供图
同时,“语通天下”全球胜任力工作室是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中工作开展的抓手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职业素养,使学生为走向世界做好准备。工作室以语言能力为主线,主要职责为职业规划讲座、海外留学指导及培训、考研规划及能力提升、职业规划课程&个性化咨询、职场技能提升。
培养基地主要围绕课程、专业、海外、文化及社会等5方面实践,不断锻炼学生能力,构建他们的胜任力体系,参与基地培养的学生不受专业、年级限制。比如,海外实践包括海外暑期访学团、海外志愿者实习项目等,文化实践包括“用声音叙事”系列活动、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等,课程实践则包含了博雅课堂、公共演讲社、英美话剧社等。
浙大宁理外国语学院教师林晶晶说,“学生可以有机会参加波兰语微辅修课程学习波兰语,为今后走出去奠定语言基础;参加中欧国际人才创新班,了解欧洲国家文化背景、政策法规、产业特点,以适应国际国内企业需求。还可以带着一个研究课题参加暑期短期海外访学。”
图为“语通天下”全球胜任力工作室揭牌仪式。中教网通讯员 蔡亚辉、卢帆 供图
林老师表示,相较于之前的课堂培养模式,全球胜任力培养基地更聚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从语言到专业水平,还包括大学生的涉交能力等,这也是眼下国际人才交流与培养的要求。
其实,在基地成立之前,浙大宁理已经提前安排大学生参与各类项目活动,目前全校已累计有百余名大学生参与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外语专业大一学生董丽晔近期刚通过第三方面试,将于今年7月赴美国参志愿者实习项目。“去学校、医院,也可能在法庭完成这次实践,相信会给我的大学学习生涯积累许多经验。”她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