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综合频道 > 人物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大山深处红烛情 | 郧阳区五峰乡上塔教学点的党员教师蔡正

2024-04-09 10:23 来源:中教网十堰    阅读 2.1万
213
分享

40年,他走的最多的路是沟壑纵横、崎岖狭陡的山路;想的最多的事,是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学到知识、走出大山……他如一支红烛,默默燃烧了40个春秋,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们。他就是郧阳区五峰乡上塔教学点的党员教师蔡正。

选择教师不后悔

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张家楼村,距离中心集镇40余公里。这里沟壑交错,山大人稀,条件非常艰苦。1983年蔡正刚因家庭困难,被迫外出打工。当年秋天,在得知村小的教师因待遇过低辞职、学校无法开课的消息后,蔡正刚毅然回村毛遂自荐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当时,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10元钱,虽然后来工资不断上涨到13.5元、20元、45元……但对维持家庭日常支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到蔡正刚成家后,家里经济更是拮据。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蔡正刚每天放学后就赶紧回家帮妻子分担家务干农活。天黑了就打着手电筒上坡插红薯,月光下挖地、割麦子;星期天,背着背篓栽龙须草、种油桐;寒暑假,抽空到十堰城区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

 1996年,蔡正刚调到上塔村完全小学任教。由于离家远了,家里的重担就全都交给妻子一人扛着,蔡正刚只能利用周末或假期回家帮忙。为了不让丈夫工作分心,妻子也积极发展农副业,在家喂猪、养牛羊。因长年劳累过度,妻子腰间椎间盘滑脱,手术花4万多,钢板至今还留在身体里。女儿也因营养不良体质差,高烧未能及时治疗,留下瘸脚残疾。如今,蔡正刚每每看到女儿蹒跚走路时,内心就愧疚不已,这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这当初和他一起打工的,不少成为包工头、小老板,也有进了企业当上了车间主任或部门经理。有同学约他到城里发展,都被他婉言谢绝。妻子也曾托亲朋好友联系好了县城里的单位,结果蔡正刚不为所动。岁月更替,蔡正刚毅然坚守着从教初心,将人生的最好年华倾注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上,把拳拳爱心奉献给了山村的孩子们。

“山里的孩子没了知识,就只能一辈子卖苦力了。我虽然赚不了钱,但我的学生可以;我虽然默默无闻,但我的学生却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所以,我穷点没啥,这笔账,我算得过来。”回想自己从教的经历,蔡正刚脸上写满了坚定,“选择留在大山里教书,我不后悔。”

勤学善思提技能

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得有“一缸水”。蔡正刚老师认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蔡正刚十分重视学习,他自费购买了各种教育书籍,课余时间坚持阅读《中国教育报》《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报刊书籍,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逐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

2004年,农村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开始从三年级普及英语,还配备了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上塔小学地处偏远山区,没有专业英语教师。身处大山深处,如何能让山里的孩子们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对学校的困境,已经担任二、四年级语文复式教学和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的蔡正刚主动请缨教三年级英语。

 由于学校位于深山,网络信号差,遇到刮风下雨都会停电,接收的英语教学资源也时有时无。仅靠播放英语教学光盘,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节奏,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蔡正刚省吃俭用,买了一台近千元的点读机,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跟着点读机学单词、读句子,反复钻研教材,直到深夜还在不断研究并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方法,确保在第二天上课时,能更好地教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年期末考试中,蔡正刚教的三年级英语居全乡第一名,其他三个科目成绩也居全乡第一名。四个全乡第一,让乡中心学校领导和全乡教师刮目相看。

 “山里清苦,却也正适合沉下心来提升自己。”为了练就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蔡正刚笃学不倦、潜心课改。从教以来,他通过自修函授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12年撰写的《让综合实践课更贴进农村孩子的生活》获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2021年参加《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一等奖;2023年在教育部关工委主办“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经典 筑梦未来”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荣获教师指导奖。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只要端正心态,把心思都放在教学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即使辛苦一点儿,累一点儿,但看到学生学习进步了,我心里也觉得很甜,很值得。”蔡正刚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严慈相济育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发展。”蔡正刚说,教学中要做到爱而有方,严而有度,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在思想、学习和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付出真情的关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蔡正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让学生默写上周学习的英语单词,竟然没有一个人全部写正确。蔡正刚很着急,没有发火,也没有过多的责备,只是说,再给半个小时复习,然后再默写。蔡正刚陪着学生复习,等全部会写了,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蔡正刚更多的是给予他们关爱、宽容和理解,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让学生在严慈相济的教育环境中,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原来的上塔完全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附设学前班。学生大多离学校十几里远,每周一上学到周五才回家,在校时的吃喝拉撒、饮食起居、读书学习,全包在老师身上。学校没有保育员,蔡正刚既是班主任,又是保姆。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为几岁孩子洗脚洗脸、穿衣喂饭、洗脏衣服、买药送医,哄好哭闹的孩子,每晚至少要起来两次为他们盖被子。特别是冬天,有时小孩子弄脏了衣服、尿了床,还得抽课余时间为孩子生火烘被子、洗衣服。

2021年秋蔡正刚既是老师,又是炊事员兼保姆,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出了厨房进教室,出了教室进宿舍,样样都要照顾到位。有时,家长未及时接送,蔡正刚就自己开车,周一把学生接到学校,周五送到家长手里。学期结束后,家长为表示感谢,坚持要给蔡正刚送个红包,被蔡正刚婉拒了。

如今,蔡正刚看得比自家孩子还金贵。这里海拔较高,背靠大山,比山外温度要低几度。到了冬天下雪,气温骤降,异常寒冷,积雪也融化得晚一些,教室里温度低,有时冻得手指都伸不直。他就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暖和一下,像个老顽童一样和孩子一起游戏、识图。蔡正刚常说:“自己冷点不要紧,不能把孩子冻坏了,要尽自己所能温暖孩子,让他快乐成长。”

情暖护学家访路

上塔完全小学曾辖五个行政村,距离学校最远的村落有四五公里,学生步行回到家中需要一个多小时。由于山路崎岖,学生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蔡正刚心中的牵挂。多年来,蔡正刚一直坚持护学。每到周五下午,村民们总能看到他和学生们一起行走的身影,蜿蜒的山路上总回荡着他一路守护的声音。每次把学生送到家,已是夜幕降临。“在山里一个人走夜路,说不害怕是假的,我就一路大声吆喝着给自己壮胆,现在说话嗓门高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蔡正刚笑着说。
  在上塔,很多孩子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依靠隔辈抚养。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蔡正刚常常利用周末、假期进行家访。多年来,蔡正刚走遍了上塔周边方圆几十里的沟沟岔岔,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留下了他无数个脚印。“家访每年都做,谁家有啥大凡小事没有不清楚的,蔡老师就是我们这儿的‘活地图’。”村民们这样评价他。

“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蔡正刚说,每次家访都会让自己对山里的孩子多了几分疼惜。以前学生人数多,但那时候大多家里困难,有的连学费都交不起。近年来虽然经济状况好些了,许多家长都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但留在村里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庭困难没有办法的。所以这些年来,蔡正刚常常瞒着妻子,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挪点出来为学生垫付费用,到现在连自己也记不清究竟垫出去多少了。但让蔡正刚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这些年教过的学生中,有些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有些成了致富能手、企业老板。

 “从教以来,我虽然经历了很多风雨,但看到更多的是彩虹,每年我都能收到学生的贺卡、电话,他们热情洋溢的话语,让我感到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从蔡正刚的话语里,笔者找到了他甘做深山逐梦人的答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