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高校看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世界诗歌日——与诗相伴,氤氲心灵

2024-03-24 14:18 来源:中教网桂林    阅读 2.4万
123
分享

中教网3月24日讯(通讯员 吕雨娟 廖美怡)赏花、观鸟、沐风,如诗般的春日画卷里,3月21日,世界诗歌日悄然到来,诗与春天的结合,成了春日赞颂里最美的点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诗歌,是语言的灵魂,以最精炼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有人钟情于豪迈的诗,亦有人欢喜于婉约的词。在广西师范大学,同学们对诗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呢,让我们走近师大学子,走进温暖的春,推开诗歌的门,领悟诗的魅力。

图为同学在接受采访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三月回暖的春日里,教育学部的黄琼说到,“这是我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写尽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诗歌之于现实,便在一美字,吟诵之间,便觉心房轻颤。“我喜欢诗歌,在我生活中,诗歌是能与音乐相聘美的。”诗词丰富了生活,亦成为我们的情感寄托,是开心时的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忧愁时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词,可以道尽惬意生活、人生苦乐。生活中的诗词,如微风拂过湖面,悄然留下涟漪,描绘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图为师大学子在接受采访。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词,给予平凡的生活所不平凡的经历,从诗中寻找人生,亦在共鸣中与过往释怀。“我非常喜欢林白写的《过程》,委婉又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人的悲喜。”在问到最喜欢哪首诗时,法学院的蓝敏敏这样谈到。生活的不如意会在某刻与诗歌碰撞,留下遗憾也将在读诗中不断的释怀。“我们逐渐成长,也越来越频繁地在生活中经历这些悲欢离合。”蓝敏敏感慨道。诗歌,便是把生活的故事,一首首酿成回忆,或遗憾,或喜乐,亦或悲欢交加。一首诗,一个故事,一种情感,与现实交替,但我们也总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慰藉与温暖。

图为在采访学校同学

诗歌如一泓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到清凉的慰藉。教育学部的梁惠华说到:“在我对现实很烦闷的时候,诗歌能带我去到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告诉我什么是美,让我感受到美。我能在诗人的诗海里面,感受千年前他的心情和人生百态。”诗歌是心灵的避风港,沉浸在诗歌的世界,可以远离喧嚣的尘世,享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我最喜欢李白!李白的豪迈狂放,李白的不拘一格!”诗人豪放的诗风、乐观的情感都可以带给人向上的力量,驱散阴霾,拨云见月,这便是诗歌的力量感吧。


图为在孔子广场采访师大学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诗歌能让人受益匪浅,好的诗歌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梅钰宁对此深表赞同:“我很认同一句话,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于梅钰宁而言,阅读诗歌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亦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诗歌,世上最短的文字,却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古诗词的学习,不仅是美的享受,亦是高尚情操和优秀人格的培养。

诗歌,是一盏明灯,在彷徨时照亮人们的内心,指引人们不断前进;是良师益友,在人生别离时予以人们慰籍;亦是与诗人产生共鸣的桥梁,于文字中感受世间百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路上,累了,就停下,读首诗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