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江门3月23日讯(通讯员 邓美莲)为了响应广东青年学生“双百工程”的号召,并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广东财经大学新陈共生队于1月21日至23日前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进行调研考察。他们先后参观了陈皮文化博物馆、陈皮村、新宝堂和茶坑村,深入了解了新会柑的种植、生长、售卖以及新会柑衍生品——陈皮的制作和销售过程。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调查,团队成员结合现有文献以及收集到的问卷分析得出具有较强可行性、前瞻意义的利用陈皮文化发展江门特色文旅,并将陈皮文化旅游业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加乡村文旅融合厚度对策、建议,为推动新会陈皮产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
走进陈皮文化博物馆,体验地域特色浓厚的陈皮文化
陈皮文化博物馆是由侨宝公司(新会陈皮品牌之一)发起并运营的公益性项目,坐落于历史悠久的陈皮古道。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充满陈皮特有的香气,一楼设有陈皮及其衍生产品的售卖点,二楼则是一家提供陈皮宴的饭馆。参观博物馆是免费的,馆内详细展示了陈皮文化的起源、传承,以及陈皮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侨宝公司通过博物馆的展示和宣传,不仅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促进了产品销售,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陈皮文化的机会。
博物馆主要借助周边如小鸟天堂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我们可以结合这些景点,设计更多元化的旅游线路,以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提升游客体验。馆内设有投影设备,通过视觉呈现,使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陈皮的知识和文化,增强了参观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尽管博物馆目前尚未开设官方运营账号,但其线上宣传效果依然显著,这主要得益于游客自发地录制并上传关于博物馆的视频至各大媒体平台,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为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关注。此外,博物馆还积极接待研学团队,与学校和教学机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陈皮文化的讲解服务。这不仅让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陈皮文化,也为未来陈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政府尚未与博物馆建立正式的合作关系,但仍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这种政府与民间力量的结合,共同推动了当地陈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此地成为展示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景点,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实地考察新会陈皮文化博物馆。中教网通讯员 曾宇琳 摄
走进陈皮村,感悟陈皮千年文脉
陈皮村是集新会陈皮产业服务、特色餐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示范区及核心发展项目。团队在初步了解了陈皮文化的深厚底蕴后,来到了这个远近闻名的村庄。陈皮村内,众多店铺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陈皮及其衍生品,琳琅满目。与店主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线下陈皮的销售状况颇为可观,暂时不需要过多依赖线上渠道。同时,陈皮村所打造的陈皮品牌和品类丰富多样,关于陈皮的故事也讲述得绘声绘色,这无疑有助于强化品牌认知和提升产品吸引力。
进入产业园,我们深入了解到陈皮村仓储交易未来的宏伟蓝图。这里计划构建集学、研、产、城于一体的集成创新体系,旨在推动陈皮产业全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陈皮村将与研究所、高校等机构紧密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此外,陈皮村还致力于探索行业标准化和数智溯源领域,进一步挖掘“陈皮+”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并计划建设全国规模的“学、研、产、城;陈皮产业创新型集群”,引领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新会区将不遗余力地推动陈皮产业的全面发展,力争打造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供应体系,持续深化行业标准化、智能溯源和健康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探索,推动“陈皮+”发展模式的创新,建设全国领先的陈皮产业创新型集群,引领产业向高附加值迈进。
图为新陈共生实践队在陈皮村合影留念。中教网通讯员 曾宇琳 摄
走进新宝堂,探秘产学研如何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创新与发展
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115年历史、具有深厚品牌文化底蕴的“广东老字号”企业。团队在与新宝堂相关负责人提前沟通并确定好参观事宜后,来到了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在这次参观中,我们了解到陈皮的种植、采摘、炮制、存储等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到陈皮在中医药、食品、保健品、第三产业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通过与新宝堂相关负责人的交流,成员们还了解到了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信息。
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董事长陈柏忠的领导下,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紧密合作,为陈皮产业带来了创新与发展。在产业发展上,新宝堂积极投入新会陈皮产品开发,深挖产品价值,将天然无害的产品带给消费者。在技术上,整合各方资源,汇聚高精尖技术和优秀的科研能力,为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生物科技、制药与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在文化上,以传承文化结合高新科技为引领,以“文化体验+科研基地+生产线+互联网+康养+旅游”模式拓展新会陈皮产业链,发展大健康产业。
新宝堂还充分利用了其生物科技和陈皮文化的优势,与旅游业进行了有机融合。游客可以在新宝堂的文化体验区了解陈皮的历史、炮制技艺和药用价值,亲身感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外,新宝堂还邀请游客参观其科研基地和生产线,了解陈皮产品的研发过程和科技含量。这种透明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还提升了品牌的形象。
新宝堂由传统的批发售卖转变为批发与零售相结合,推陈出新,研发了陈皮礼品、陈皮茶、陈皮零食、陈皮酵素、陈皮酸奶等一系列产品。尽管产品线丰富,但一些产品如陈皮饮料汽水主要在当地有较高知名度,对外地市场仍需加强推广。此外,为了维护线上线下销售平衡,一些陈皮产品的包装设计在线上线下有所不同。
新宝堂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发展,深挖产品价值,整合各方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市场推广,提升产品在外地的知名度,真正实现“产、学、研、销”一体化。
图为新宝堂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公司研发的陈皮衍生产品。中教网通讯员 雷晔宇 摄
走进茶坑印象,与博创中心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茶坑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江门,是当地知名的博创中心和产学研基地。多年来,该公司成功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和人才前来学习和创业,因此被誉为“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团队有幸与茶坑印象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从访谈中得出了以下关于江门陈皮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的见解。
江门在新会陈皮的三产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结合“新会陈皮产业+文化”和“新会陈皮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三产融合产业园逐步壮大,并涵盖了农业种植、加工、研发、生产、仓储及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了三产之间的深度融合。
为了吸引外地游客,江门定期举办如陈皮文化节和丰收节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推广形式,有效提升了江门陈皮文化的知名度,增加了当地客流量,进而推动了特色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在陈皮文化的对外宣传方面,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除了定期举办陈皮文化节等展览活动,还加强了线上宣传力度。目前,官方账号和当地网红账号的运营已经步入正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虽然江门已经拥有了一系列陈皮旅游的主要路线,包括产业园、果园、村庄、博物馆、基地、农户和凌云塔等,但多样化的旅游线路仍需进一步完善,旅游形式也有待创新,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在特色旅游方面,江门仍需加大力度宣传和开发如果园采摘等特色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当前,江门民宿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茶坑村等地已经积极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民宿,但仍需政府持续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特色民宿,以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在人才引进与合作方面,江门博创中心已成功吸引了众多高校人才。然而,旅游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旅游专业人才加入。
近年来,网售新会陈皮存在假货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在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打假,但此情况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人们选择亲自采摘柑皮对于推动果园采摘活动的发展具有显著优势。
总的来说,陈皮文化旅游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宣传推广、人才短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挑战。为推动当地特色文旅的持续发展,政府、各行业和企业应齐心协力,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图为新陈共生实践队在茶坑印象合影留念。中教网通讯员 雷晔宇 摄
基于实地调研内容,结合当地特色,新陈共生队会继续保持与新会区基层干部的联系,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江门特色陈皮文化旅游业与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构建专业的方案,探寻出适合该地的乡村振兴模式,以青春的力量助力该地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