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枣庄三中新城校区举行英语学科校级公开课。校长吴修洪、党委书记要翔和新城校区全体干部教师一起参加了公开课及听评课活动。
本次英语学科的校级公开课,由新城校区青年英语教师吴姗珊执教,课题为外研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的Developing ideas - Master of Time。她从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何需要工匠精神和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三个方面带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学会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环节齐全,重难点清晰,处理得当,学生参与充分,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收获感强,是一堂精彩纷呈的课程。
在说课环节,她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思考。还从问题设计、教师讲多讲少的关系、单元整体教学观、课堂打磨和集体智慧凝聚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彰显了一位不断追求卓越的青年教师风采。
在评课环节,两位备课组长、学科主任、教科室主任、校长都对本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一年级英语学科备课组长认为吴老师的课堂目标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丰富,重视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设计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三层次,知识的呈现多元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问题有层次,学历案切合学生实际,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和阅读思维能力训练有很大的帮助。高二年级英语学科备课组长评价这堂公开课课始终贯彻新课标理念。教师恰当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围绕工匠精神这个主题完成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德育教育润物无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国情怀,坚定了文化自信。吴老师课上讲授工匠精神,课下诠释工匠精神。
英语学科主任兼高三年级备课组长周敏点评总结了本堂课的几个亮点:一是使用了“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认知工具,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和交流。二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文本等多模态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三是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我们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学校教科室主任谭英华从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的角度分享了本堂课的设计理念。他认为本堂公开课,基于单元大概念,以大单元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抓手,在对此前文本所展示的单元主题意义(工匠精神)认知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化拓展主题内容,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深度发展,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感悟工匠精神的魅力,注重与真实情境相结合,感受传统工艺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工匠精神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我做起,让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养成直面困难,迎接挑战,钻研探索,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更好地确立和实现人生价值,成就自己,报效国家。
校长吴修洪在高度认可本堂公开课的同时,从小组讨论、阅读为重点和设计顺序三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此外他针对学历案的优化编写和高效使用,重点从“学”和“研”两个方面进行了务实高效的指导。他强调,“学”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重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学习和思考。教师要着重思考如何指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如何以问题、练习等形式呈现。在设计问题、练习时,要重重点、重典型,以点带面,不能面面俱到。目的一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二是了解学情。“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重在师生互动,师生研讨,内容在精不在多。要从深入分析教材、教辅、学情中产出,应包含着教师的智慧和个性,突出简洁、典型性。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的容量不光在内容多少,而更在思维量的高低。他引用《病梅馆记》形象地指出现在的教育,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差,是因为我们教育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优秀学生是靠科学实效的学习方法、紧张活泼的学习习惯成长起来的;是靠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成长起来的;是靠课程探究、思维碰撞中成长起来的;是靠师傅居高指导、悉心教导中成长起来的。
本次校级公开课活动,全校参与,课堂精彩,评课多元,校长指导点评到位,实现了既定目标,本堂公开课倡导的“工匠精神”,将进一步推动枣庄三中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化集体教研活动,助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通讯员 谭英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