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与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要重视德育与安全的融合教育,及时有效的开展德育安全融合教育活动,帮助和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教育目标的设定中,强调了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学课时安排增加了德育、安全教育的比例。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协调者与开展者,是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像大海中的航标灯一样为学生指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还未形成,因此班主任的管理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育与安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如下。
一、社会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新要求与新部署。2020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特别是国家安全意识)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育人内容”。
《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在国民教育中,人民必须增强各方面的意识,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立德树人的同时,必须开展德育与安全的融合教育。
二、班级管理的需要
1.学生个人需要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问题考虑不周到,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也淡薄,是非辨识能力、判断能力不高。这个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会让这幅画绚烂多彩,错误的引导会让这幅画黯然失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各类短视频相继而出,很多时候对小学生造成了迷惑,他们常常会模仿网络平台上的一些夸张性动作、语言、表情。而由于小学生主观判断意识不强,对网络上有伤个人安全的行为判断能力不够,因此很容易受其影响。因此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小学德育与安全教育的正向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2.班级集体需要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弱,缺乏团队精神,他们容易受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难以短期内有效形成自觉的德育与安全意识。
比如:课间活动时,大多数学生只顾自己的行为,他们自由地跑、跳、蹦、追、赶、撵等行为接连不断,而这些行为一旦触及他人,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引发学生间的矛盾,甚至涉及到学生家长之间、学校之间的矛盾。时间久了,学生的个人安全难以保障,良好的班级集体难以形成,学生集体荣誉感逐渐丧失。
3.教师管理需要
在班级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对德育、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不需要多花功夫、多费力气抓思想、抓安全,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当作评价的标准。对学生的管理只停留在管控学生的纪律上,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三观教育,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德育与安全教育。素质教育严重失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常常会走上歧路,或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如:拉帮结派、抽烟喝酒、校园欺凌、心理扭曲等。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德育与安全教育,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
另外,任课教师平时大多热衷于教学,重点抓成绩,思想上认为德育与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应该交由班主任去做。这无疑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如果德育与安全教育缺失,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反过来势必会给课堂教学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德育与安全教育是教师管理的需要。
4.家庭教育需要
现在的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事,不需要家长去做,只要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好吃穿,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即可,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了解,即便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也不加教育和阻止。例如:走在马路上,总能看到一些带孩子玩的家长,孩子左右穿梭、前追后撵,全然不顾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汽车,家长不知及时制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与安全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为更好地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德育与安全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开,两者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德育安全教育的融合策略
1.提高班主任综合素养
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实践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及语言行为能力,充分发挥班主任榜样示范作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班主任要多读书,提高自己思想认识、班级管理方法及理论水平,如多读《班主任之友》《班级创意管理的智慧》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记录总结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不断优化班级管理方法等。二是班主任要多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或班主任论坛,借鉴好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学会写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2.加强班主任“六勤”管理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班主任可加强以下“六勤”:一是“勤动眼”,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上课时、间课时、与同学游戏的表现,学生的每个细节都渗透着教育契机,或许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可以成为学生思想转变的路口,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埋下伏笔;二是“勤动嘴”, 特别是对那些行为偏差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多一些唠叨。如我班姚某、徐某这两个孩子,上课时有事没事老往桌子底下钻,周某行为自由散漫,上课爱把尺子含在嘴里,东张西望做些小动作,戴某争强好胜,对待同学像对犯人似的,咄咄逼人……每当发现学生这些问题时,我就会耐心与他们交流,孩子们也能真心感受到我在为他们好,唠叨多了和学生也就近了,从唠叨中孩子们也明白了要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三是“勤动手”,每天早晨入班后与学生共同摆桌子、打扫教室、清理讲台,教给值日生打扫卫生的方法,给学生做好示范,与学生同劳动;四是“勤动腿”,作为班主任要有事没事勤往班里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五是“勤动脑”;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就需要班主任机智处理,巧妙化解; 六是“勤发现”,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受青春期、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早恋、抽烟耍酷、校园欺凌等事件,作为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早发现早教育制止。
3.按时召开晨会班会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每天10分钟晨会时间,总结昨天工作,布置当天新任务,不断反复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好每周一节的主题班(队)会课,在班级内开展德育与安全融合教育,拓展学生德育思考空间,选择可行性较强的措施,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育人模式。
4.抓好班委队伍建设
班级管理好不好,关键看班委队伍如何。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优化班委队伍,班干部队伍由全班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由全班同学共同监督,合格的继续担任,不合格的随时下岗另选;二是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分工合作、执行能力等;三是加强班干部自身修养,以强带弱,发挥他们带头模范作用。
5.任课教师携手共育
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形成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必须携手,同年级的班主任达成共识,学校德育处大力支持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安全教育。正如我校六年级某班连续出现几起学生逃课、抽烟喝酒、私建微信群、搞小团伙等现象,学校知道后立刻召开班主任会议,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对违规学生进行谈话教育,联系家长家校共育;其次对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普法知识教育,邀请校聘法治副校长对学生进行“远离违规行为,走好人生精彩路”专题宣讲;最后六年级各班均召开了“以梦为马,共赴青春”主题班会,学生根据要求自查、写反思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安全教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责任共育学生,扶好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
6.开展“五爱”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五爱”教育,“五爱”即指:爱国——心中有理想有目标;爱校——爱护校园一草一木;爱家——学会感恩行动回报;爱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爱自己——积极向上自强自立。让学生将“五爱”牢记于心,内化于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五爱”教育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实践,培养孩子面对危险问题时的反映能力和自救能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安全意识,保证学生生命健康安全。
7.扎实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我校是省级“小学生安全课程基地”,学校以安全为契机,深化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德育安全教育工作中扎实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师生安全素养。如:春秋季是各类安全的高发期,德育处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队会时间对学生普及安全知识;结合每月主题在全校营造“安全”氛围,如:各班开展“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我是小小安全员”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树立正面榜样,规范师生个人行为,“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家庭从而影响社会,家校社共同引导学生从规范自我行为做起,自觉遵章守纪,建立文明安全素养。
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德育与安全的融合教育,及时有效的开展德育安全融合教育活动,帮助和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