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黄师原创国家级剧目《地脉寻踪》首演,俄罗斯留学生“语言梗”萌趣出圈后续将登中科院科学节

2025-10-26 23:28 来源:中教网  周东霖   阅读 4.9千
161
分享

中教网10月26日讯(通讯员 周东霖、朱泽霖、刘桐、胡雨晴“武术!少林功夫!”1026日晚,黄冈师范学院演播厅内,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留学生叶国(中文名)一开口,台下笑声此起彼伏——他饰演的“苏联专家助手”,把“这不是科学这是巫术”听成了“武术”,却因中文口音闹了可爱乌龙。这场充满跨文化趣味的演出,正是黄师原创话剧《地脉寻踪》的首演现场,该剧不仅入选中国科协等七部委“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叶国的“跨洋助攻”更让这部科学正剧成了全场焦点。

图1 《地脉寻踪》首演现场

作为纪念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35周年、黄冈师范学院建校120周年的献礼剧目,《地脉寻踪》以李四光打破“中国贫油论”的传奇人生为主线,由该校媒介口语传播艺术研究中心余浩老师编剧并执导,传媒与影视学院话艺社(大别山精神推普队)全程参演,学生们化身历史中的科研工作者,让几十年前的科学坚守在舞台上“活”了过来。

图2 《地脉寻踪》首演现场

“虽然中文总‘闹笑话’,但能帮中国科学家‘说话’,特别有意义!”后台的叶国拿着剧本,指尖还标着俄语注释。他坦言,为演好“苏联专家助手”,不仅跟着推普队队员练发音,还查了李四光与苏联专家合作的史料,“原来科学精神不分国界,这也是我想通过角色传递的”。

图3 《地脉寻踪》首演现场

余浩老师表示,《地脉寻踪》不只是历史再现,更想让青年一代“触摸科学温度”,“用留学生参演的跨文化视角,加一点生活化的‘语言小插曲’,就是为了让严肃的科学故事更接地气,让科学精神能‘笑着传下去’。”

图4 《地脉寻踪》首演现场

“这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胡娟评价,剧目把科学家精神与地域文化揉进舞台,老师带领学生在排演中既练了专业,又懂了责任;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郭光俊现场点评时点赞,“同学们的表演变化较上一次预演是颠覆性的,你们把老师们的意见消化成了一个个营养元素,变成了今天舞台上非常好的呈现。”

图5 《地脉寻踪》首演演员谢幕

首演落幕即迎新邀约——该剧已确定118日至9日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亮相“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武汉专场”,开启第二轮公演。值得一提的是,除《地脉寻踪》外,传媒学院另一部原创剧目《本草长歌——代医圣李时珍》也同步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短剧项目。该行动是“科学大师宣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等六家部级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分设长剧与中短剧两个类别,旨在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形式,创作排演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舞台剧目。两部剧目同时入选,不仅是对学校原创艺术实力与育人理念的双重肯定,更成为湖北高校以文艺作品讲好科学家故事、推动科学精神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图6 《地脉寻踪》剧组演员同嘉宾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阅读下一篇/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