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0月20日讯为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激发课堂教学创新活力,推动学校语文教学教研持续提升,大竹县第一小学于近日在东湖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了第六届教学节暨2025年秋季新进语文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
王老师以复习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小组开火车”让学生掌握y、w发音规律。拼读环节,用“大y带小i”等口诀,结合“医生的医”“乌龟的乌”等生活词汇,轻松突破yi、wu、yu整体认读音节及拼写规则。课堂融入联系生活认读、儿歌、手指操、书写指导和闯关挑战,王老师让拼音学习童趣盎然。
新授环节,左老师逐字教学:教“j”时示范发音、带读并开火车巩固;学“q”结合“气球”图片,让学生编“七个气球qqq,气球拖鞋qqq”的顺口溜;学“x”则以“刀切西瓜xxx”的口诀助记。书写教学中,她指导学生“一看位置、二看笔画、三看每一笔”,通过书空、描红、上台范写强化规范。全程趣味与实效并重,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灵动的课堂设计。
徐老师以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游玩喜好并引导观察图片,自然开启教学。新授时,通过带声母g、k、h的图片,结合“喝水喝水hhh”“一把椅子hhh”等顺口溜,让学生轻松记形读音。拼读环节,从g-ā→gā等两拼音节,到g-u-ā→guā等三拼音节,徐老师对比讲解“声轻介快韵母响”的拼读要领,还联系“西瓜”“冬瓜”等生活词汇巩固。整堂课以生活情境为纽带,让拼音学习生动且实用。
陈老师执教的《Y W》一课,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她将字母形状与树杈(y)、屋顶(w) 等具体事物相联系,化抽象为形象,教学方式直观生动。课堂中,陈老师通过示范领读、动手描形、趣味儿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两个声母的音和形。她语言简洁,指令清晰,课堂节奏明快,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低年级学情的准确把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刘老师执教的《江南》一课,以清新流畅的节奏,将江南水乡的采莲画卷娓娓展开。她紧扣诗歌意境,巧妙运用生动的板画、优美的古筝配乐和“鱼儿戏莲”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鱼戏莲叶间”的灵动画面。课堂书声琅琅,充满童趣。刘老师通过个人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与画面感。整堂课环节紧凑,气氛愉悦,展现了刘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课堂感染力,使一年级学生轻松漫步于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之中。
吴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巧妙地将一篇知识性课文变成了充满趣味的游戏乐园。课堂围绕“比”字展开,以问答句式为线索,节奏明快,互动性强。吴老师充分利用课文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分组问答、图片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轻松掌握了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她语言富有童趣,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快乐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课文,更锻炼了观察与表达能力,充分展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曾老师执教的《z c s》。她以“森林寻宝”情境贯穿课堂,通过“字母变变变”“儿歌接龙”等游戏,将平舌音的发音要点巧妙融入互动,让抽象拼音成为学生乐于探索的“魔法密码”,课堂童趣盎然。
罗老师以精美的四季图景为线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本,通过“角色扮演”“句式仿说”等活动,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四季的独特韵味,课堂氛围活泼而富有深度,展现了对文本情感与语言训练的巧妙融合。
课后评议环节,氛围热烈而务实。老师们围绕“课堂优化”进行深度研讨。听课教师们褪去“旁观者”身份,化身“同行挚友”,既用鲜活细节肯定亮点,也精准点出可优化之处,大家不回避问题、不空谈理论,从“拼音教学如何平衡趣味与长效记忆”的实操方法,到“低年级课堂互动怎样兼顾全员参与”的细节设计,再到“文本解读如何深挖文化内涵”的专业方向,句句紧扣教学实际。真正让评议成为新教师汲取经验、老教师碰撞思路的成长平台,让“以评促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提升助力。
活动尾声,学校党委书记杨挺,党委副书记、校长唐燕,党委委员、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朱凌云为本次语文专场的执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掌声中,获奖教师登台领奖,手中的证书不仅是对课堂表现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新教师“深耕课堂、追求卓越”的激励。
本次语文专场活动,既是新教师展示教学风采的舞台,也是全校语文教师共研共学的平台。从课堂实践到评议交流,再到颁奖激励,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学校对教师成长的重视与期许。
此次活动不仅是为新教师搭建的淬炼与展示平台,更是我校“青蓝工程”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愿新教师们能以此为起点,秉承大竹一小“百年名校,凤鸣天下”的精神,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静待桃李芬芳满园。(大竹县第一小学罗莎 林秋 李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