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微湖清荷:多校学子携手微山,教育帮扶薪火相传

2025-09-18 20:53 来源:中教网  殷梓豪 王浩然   阅读 1.9万
640
分享

在微山湖畔,一场教育接力正温暖上演。青岛大学"微湖清荷"社会实践团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微山县文昌社区,开展第四期志愿教学实践,为当地小初高学生带来教育帮扶。这支充满热情的志愿者团队用知识和热情,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孩子们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多元协同,凝聚高校力量

"微湖清荷"项目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多校协同的组成模式。团队不仅汇聚了青岛大学9名学子,还吸收了来自山东大学、新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8所省重点及以上高校的志愿者。这种跨地区、多层次的高校志愿者合作模式,不仅为团队带来了志愿者们从各自学府中所汲取的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能够通过跨地区的合作,共同构建出高质量的青少年培养体系。

分层教学,精准对接需求

针对微山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层教学模式。对高中生重点进行学法指导和技巧题讲解,解决他们面临的应试困境;对初中生实施"雏鹰计划",注重学习规划和学习动力培养,为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打下基础;对小学生则开展"小鲤鱼课堂",通过科普实验激发探索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们特别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前期摸底测试、日常学习观察、定期学习反馈等方式,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志愿者会进行一对一辅导,耐心讲解,逐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会提供拓展性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体系化管理,确保项目可持续

经过四期实践的积累,"微湖清荷"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团队采用三级调动机制,设置队长、组长、组员三个层级,确保任务高效分发和统筹规划。根据志愿者所在地域,分为文案组与教学组,既保证教学质量,又做好宣传推广。

项目已经持续开展两年时间,每期活动持续时间都超过30天。项目建立了完善的签到和认证制度,实行线上线下双签到,提供社区、志愿者协会和青鸟计划三重工时认证,确保项目的规范性和可复现性。

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鲤鱼课堂"是本期项目的一大亮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志愿者们为小学生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验课程,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不仅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传承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项目特别注重"传帮带"机制的建立。在本期志愿者中,有多人已经跟随实践一年以上,资深志愿者通过实践指导、教案分享、教学示范等方式,悉心培养新加入的成员,确保项目理念与方法得以有效延续,同时为第五期"微湖清荷"储备力量。这种传承机制确保了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让教育帮扶的精神得以薪火相传。

“微湖清荷”实践团队长殷梓豪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持续性的帮扶,真正为当地教育带来改变。不仅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成长锻炼。"

多方支持,扩大社会影响

项目得到了微山荷为贵公益服务中心和微山县文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提供场地、后勤保障以及项目所需的各方面资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项目通过"微湖清荷"公众号每日发布教学资料和活动动态,获得了广泛关注。截至目前,项目已获得多次报道,总点击量超过万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展望未来,持续助力教育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微湖清荷"项目通过高校学子的共同努力,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志愿者们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热情服务,搭建起了高校与基层教育的桥梁。

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项目体系,扩大帮扶范围,让更多孩子受益。同时,进一步深化多校合作模式,汇聚更多高校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青春力量。

结语

这个夏天,微山湖畔的书声琅琅,笑语阵阵。大学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爱心和知识点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这份温暖的接力,将继续在微山湖畔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带来希望与光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