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赣水红漪”支教团赴于都县长征源红军小学夏令营活动纪实

2025-09-09 03:20 来源:中教网  朱锦程   阅读 3.7万
分享

中教网9月9日讯(通讯员 朱锦程) 为响应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改革相关要求,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赣水红漪支教团于7月7日至7月16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长征源红军小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大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生动实践,更通过多彩课程与互动交流,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强对当地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支教团与孩子们在学校红源楼前的合影


前期准备

在前往于都前,赣水红漪支教团的成员进行充分调研,对当地教育发展现状与学校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与指导老师、学校校长进行多次交流沟通。最终,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于都独特红色资源,制定出丰富有趣的夏令营课程设计,并积极开展各类准备活动。抵达于都后,团队迫不及待的来到长征源红军小学,并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感受该校浓厚的“红色”气息。成员们也更坚定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内化于心,秉承学校“走好人生第一步”的校训,怀着无限的热情与期盼,将知识与温暖传递给学生们。

图为长征源红军小学大门场景

图为参观学校时两位老师对展板内容进行交流


开篇:开营仪式

7月7日上午,赣水红漪支教团以一场充满欢乐的开营仪式,正式拉开夏令营的序幕。成员们怀揣教育热忱,与孩子们的笑脸相遇,共同书写这个夏天的成长篇章。仪式伊始,8位队员逐一上台,用真挚的笑容和热情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表达对本次支教活动的期待与愿景。

图为开营仪式部分支教老师的自我介绍 

紧接着,是参与夏令营学生们的自我介绍环节。他们或羞涩或自信,用稚嫩的声音和有趣的方式介绍着自己。有的讲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分享了新学期的目标,还有的表达了对这次夏令营的期待与憧憬。为了快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开营仪式特别安排了“谁是卧底”、“记忆力大挑战”等破冰游戏环节。

图为开营仪式孩子们将自己的姓名牌举起时的合照

图为孩子们上讲台前玩“谁是卧底”的游戏

最后,团队负责人发表寄语:“愿这段旅程,成为你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照亮未来的成长之路!”随着寄语的结束,本次开营仪式圆满落幕。但支教之旅才刚刚开始,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赣水红漪支教团与长征源红军小学的师生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段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图为开营仪式团队负责人进行寄语


夏令营课堂纪实

本次夏令营课程结合于都“长征源”重要背景,突出红色文化特点,加之基础学科课程与守护花开课程,以“学中做,做中学”理念为基,构建五育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团队在支教过程中,传承长征精神,助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赋能志愿者成长,增强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

 

“星火征途”长征主题红色系列课程

本系列课程以长征路线图为授课主要线索,吾侪循着先辈的足迹不断求索,用红色沃土培育祖国花朵,五育并举,征程漫漫,星火终会燎原。

红色历史课对长征进行宏观概述,同时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发掘长征精神在于都的传承发展。红色手工课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技法学习—文化浸润—创意实践”的三维模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感受非遗魅力,一纸一剪,传承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遵义会议模拟课强调沉浸式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化学习降低历史认知难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历史上重要地位作用。

图为红色历史课支教老师给同学们介绍长征的含义

图为红色手工课支教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主题剪纸

红色趣味体育课以“四渡赤水”、“巧渡大运河”、“过草地”为主题开展专项锻炼,以“热身活动+故事导入+主题活动”为基本构成,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激发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红色主题观影课带领孩子们观看有关长征的影片,激发想象力、提升审美的同时传承长征精神。红色音乐课学习红色歌曲《万里荣光》,并将原创自编的手语操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检验该主题课程的学习成果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培养其红色情怀,团队还设置了红色主题完结课程,通过各类趣味游戏方式开展教学。

图为观影课上支教老师为大家介绍红色电影

图为红色音乐课部分同学上前展示教学成果

 
  华夏绮梦·双语创变”文化基因解密课程:
  于都除红色文化外,还蕴含着多元文化:作为客家文化重要传承地,有非遗技艺与古村遗存;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曾在此传播;是《爱莲说》创作地,廉洁文化深厚等等。本系列课程重视文化间的开放与交流,开设英语课、古诗词课、戏曲学唱课,既涉及古今中外,又将本地文化融入课程,开拓支教对象眼界,解密文化基因。

图为英语课上小朋友回答老师问题

图为戏曲学唱课上支教老师介绍角色行当

“可持续成长实验室”——青少年科普steam课程:

随着现代知识型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仅仅传授“科学知识”有时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本系列课程以地理课、环保课、科学课的理论科普知识为基,采用前沿的steam教学法,通过实验、动手实践和趣味项目,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激发支教对象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弥补传统教育短板,促进其全面发展。

图为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行星角色扮演”的游戏

图为环保课上孩子们填写问卷

 

“法律认知-风险免疫-心理赋能”三位一体守护花开课程:

本系列课程顺应政策号召,旨在应对小学生面临的多重安全风险,弥补传统教育中法律意识与心理防护的缺失,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及心理赋能等活动,帮助支教对象建立“知边界、辨风险、强内心”的自我保护能力,包含青少年法律普及课、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课。

图为安全教育课上同学们制作防溺水主题海报

图为心理健康课上“拥抱小黑点”绘画展示

于都研学行

7月13日,赣水红漪支教团的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在江西省于都县这片红色热土开展了一场研学之旅。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于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支教团此行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并在研学中思考今后如何进一步将红色基因融入支教实践,激励新时代青少年砥砺前行。

图为支教团及指导老师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的合影

在研学过程中,成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共同认为“教育也是一种‘长征’,乡村教育条件有限,但只要我们像红军一样坚定信念,就能克服困难,为孩子们点亮希望。”指导老师也总结道:“长征精神中的坚韧、奉献、团结,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要传承的品质。”在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把长征精神融入教育实践,激励学生们勇敢追梦,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图为纪念馆内特色草鞋墙

图为纪念馆内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展开讨论交流

落幕:结营仪式

夏日的微风轻拂过操场,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长征源红军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告别正在上演——为期10天的夏令营在这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营仪式在孩子们欢快的歌曲中拉开帷幕。舞台上,小朋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合唱稚嫩动人,此外还有电子琴、空灵鼓、街舞表演,大家挥动手臂为他们欢呼。  

图为结营仪式上空灵鼓表演展示

图为结营仪式上同学演唱《土坡上的狗尾草》

当支教老师们集体走上舞台,演唱精心准备的《我们的明天》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总结大会上,成员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支教感悟,言语里满是不舍与感动。最令人动容的是祝福贺卡环节。老师们都为学生准备了亲手写的贺卡,上面写满了对每个孩子个性化的鼓励和祝福。当老师将贺卡送到学生手中时,许多孩子紧紧抱住老师不愿放手。还有学生自发给老师准备写着“老师,您辛苦了”的手工花朵,简单的文字饱含了真挚的情感。

图为结营仪式上支教老师分发祝福贺卡

图为孩子自己制作的写着“老师,您辛苦了”的手工花朵


图为结营仪式结束后最后的大合照

赣水红漪支教团本次夏令营的故事在笑与泪中走向了结束。短短10天,支教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但这场夏日告别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支教的种子已经播下,它将在时光的滋养下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让我们期待下一次重逢,在更好的未来,彼此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撰稿:朱锦程 供图: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赣水红漪支教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