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献礼西南交通大学130周年华诞,传递“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薪火,2025年7月21日至24日,地学学院“故事传薪火・光影述华章”校友专访实践队奔赴武汉,沿着交大校友扎根的足迹,听他们讲述从交大出发的成长故事,看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坚守与突破——这场以“校友”为纽带的实践之旅,不仅让学子们找到了专业前行的“灯塔”,更让交大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鲜活。
地信深耕者郭小虎:从“调剂生”到行业骨干,把“基础功”练到极致
实践队的第一站,是与2007级地信专业校友郭小虎的座谈。初见时,他那句“当年坐十小时绿皮火车来交大,连地信是什么都不清楚”,一下子拉近了与学弟学妹的距离。作为从“专业调剂生”成长为行业骨干的代表,郭小虎没有回避求学时的迷茫,反而坦诚分享:“刚入学时觉得课程抽象,直到工作后参与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项目,才懂‘误差理论’里的每一个公式,都是野外作业的‘精准保障’。”
他特别提到测绘工作“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既是专业方法,更是人生态度:“就像当年在交大做课程设计,先把整体框架搭好,再逐点攻克细节,后来面对复杂项目时,这套思维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面对学子们关于“就业还是考研”的焦虑,他的建议朴实却有力:“行业节奏有规律,但能把控的只有自己的当下——珍惜和同学一起钻研的时光,把每一门专业课学扎实,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
听着学长的分享,实践队队员梁静在笔记里写道:“原来‘不迷茫’的秘诀,就是把‘当下的事’做到位,这比空想未来更有力量。”
川藏“冯羚羊”冯治国:在怒涛峡谷间,续写交大“交通血脉”
如果说郭小虎的故事教会学子“扎根基础”,那么2004级地质专业校友冯治国的经历,则让大家看到了交大人“敢闯敢拼”的担当。作为中铁大桥院勘察院的高级工程师,他有个响亮的绰号——“冯羚羊”,这源于他在川藏铁路勘察中,顶着恶劣天气在峡谷间往返数百次的经历。
“在交大峨眉山、马角坝的地质实习,是我‘爱上山河’的起点。”冯治国回忆,当年跟着老师在野外敲岩芯、画剖面图,哪怕风吹日晒,也觉得“每一块岩石都藏着故事”。这份热爱,让他毕业后一头扎进路桥交通建设领域,在川藏铁路项目中,为了确定一个理想桥位,他和团队在海拔4000多米的区域驻扎两年多,克服缺氧、地质复杂等难题,用“地质人的责任心”啃下硬骨头。
“建立工程,地质是基础;做人做事,踏实是根本。”面对学弟学妹,他给出三点期许:“把专业基础打牢,让学习跟着实践走,永远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当他拿出手机里大国工程的照片,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成果”时,实践队队员们眼中满是向往——原来测绘地质人的“浪漫”,就是用专业能力为祖国山河“筑路架桥”。
朋辈校友:从“交大课堂”到“武大实验室”,在学术路上接力前行
除了职场校友,实践队还走进武汉大学,与3位毕业1-3年、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读研的校友围坐交流。这些刚从“学生”转变为“准科研人”的学长学姐,分享的更多是“如何平稳度过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过渡期”。
“在交大跟着系里老师做课程设计,现在在武大实验室做相关研究,才发现当年的实训有多重要。”来自2023届测绘工程专业的钟佳辰正热情地分享着个人读研感悟,队员们也在交流中聆听成长故事,在分享中明晰专业方向。
实践队还一同参观了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精神基地,从“大地之星”到“极地赤子”,从“手绘地图”到“智能测绘”,行业在变,但“精准务实”的初心没变,经天纬地的奉献与坚守长存。
央企校友:在中铁十一局,解锁“测绘人”的职场打开方式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一一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骨干企业,也是交大校友投身“交通强国”事业的主战场之一,在这里,有交大校友1146人,地学相关的校友有20多人。
实践队首先参观了制造总厂、文化展厅、仿真培训室以及生产指挥中心,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围绕“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积极与负责人交流,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践对接,展现出对职业领域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热情。
最后在会议室内,人资部陈主任用“职场人的视角”为学子们答疑解惑,让队员们明晰职业方向,为未来求职与专业成长筑牢根基。
以校友之光,燃学子之梦
四天的武汉寻访之旅,从地信、地质到测绘,从高校科研到央企实践,校友的故事各有精彩,但都离不开“交大”这个共同的起点——他们带着“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出发,在不同领域践行“文轨车书郅大同”的理想,如今又把这份初心传递给新一代交大人。
正值学校13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这些校友的光影故事,不仅是献给母校的“成长答卷”,更是照亮学子前路的“薪火”——相信新一代交大人,定会沿着校友的足迹,在专业领域续写属于自己的奋斗华章,让交大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通讯员:文强 陆亮宇 李冠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