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淮北师范大学“纸韵皖北—艺术实践团队”走进世界剪纸之乡,安徽阜阳,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探访之旅。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5名研究生在葛庭友非遗剪纸艺术工作室深入学习阜阳剪纸技艺,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并围绕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展开热烈研讨,以青春力量赋能非遗活化之路。
活动伊始,阜阳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葛庭友老师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文化长卷。他以阜阳剪纸的历史脉络为轴,从地域特色、工艺技法到创作主题,全方位解读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阜阳剪纸扎根于皖北沃土,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灵秀婉约,其创作题材涵盖民俗生活、历史故事与自然风物,堪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葛庭友老师边讲述边展示珍藏的剪纸典籍、历史影像及老一辈艺术家的原作,泛黄的纸张与精湛的刀工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非遗技艺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当谈及个人传承历程时,葛庭友老师动情回忆起与剪纸结缘的契机:“是贾培秀老师一刀一剪的专注与执着让我领悟到,真正的传承需要以热爱为舟、以坚守为桨。”他勉励青年学子:“非遗传承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要用当代思维激活传统基因,让剪纸艺术从博物馆走进现代生活。”
研讨环节,师生围绕“剪纸艺术的现代传承”展开头脑风暴。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提出创新构想:将剪纸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打造“一纸一故事”的旅游IP;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剪纸纹样数据库,实现传统图谱的活态保存;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剪纸教学,让非遗技艺“破圈”年轻群体……
在葛庭友老师的引导下,团队成员登上工作室二楼展厅,百余件剪纸精品与民间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从《颍州西湖》的江南韵致到《淮河风情》的乡土情怀,从细腻的窗花剪纸到恢弘的巨幅创作,同学们在惊叹于刀工之精妙的同时,更被老一辈艺术家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匠心的精神所触动。团队成员李婧婧感慨:“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一个时代文化记忆的载体。”
实践环节中,葛庭友老师与剪纸艺人王颢、袁颍两位老师一起进行现场示范,展示了生肖剪纸技法。红纸翻飞间,灵动的生肖形象跃然而出。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人生首件剪纸作品。“当剪刀沿着线条游走时,我仿佛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团队成员张越手持自己剪纸作品激动地说。
活动尾声,葛庭友老师寄语青年学子:“非遗传承是接力更是开拓,希望你们以时代为纸、以青春为笔,在守住文化根脉的同时,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文化答卷。”此次实践不仅让研究生们收获了技艺与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当千年剪纸遇见青春创意,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迸发出璀璨火花。
(图文:张欣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