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红军村里传红脉,红心代代谱新章

2025-08-28 21:20 来源:中教网  黄钢   阅读 1.7万
551
分享

为深耕红色教育、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洮茶润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以“红色故事分享会+革命故居参观”为核心形式,开展沉浸式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乡野间的互动与探寻中浸润童心。

本次活动于昨天上午9点正式启动,午后落下帷幕,全程串联“室内故事分享”与“室外旧址探访”两大环节,分别在洮水村村委会议室、谭余保故居两处地点开展。参与人员涵盖“洮茶润梦”实践团全体志愿者及洮水村50余名儿童,整体以“本土故事为引、实地体验为基”,既保证红色知识的有效传递,又注重孩子的情感共鸣与亲身体验。

图为红色故事分享会现场

上午9点,红色故事分享会在洮水村村委会活动室拉开序幕。50余名孩子端坐在长桌前,目光紧紧追随着主讲志愿者手中的老照片,满是期待。志愿者以茶陵本地革命先辈谭余保为切入点,结合PPT中“红色故事概述”板块的内容,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解读红色故事的意义——“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时光钥匙,能带我们看见前辈们用热血守护家园的模样”。

图为志愿者讲解红色故事的定义

随后,志愿者分章节展开红色叙事: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英勇壮举,到长征路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坚韧跋涉;从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嚼棉絮坚守战斗的壮烈,到赵一曼烈士“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不屈气节;当讲到邱少云烈士为掩护战友,在烈火中严守潜伏纪律直至牺牲的事迹时,台下的孩子们纷纷攥紧小拳头,眼角泛起红意。一名小男孩轻声发问:“姐姐,邱少云叔叔不疼吗?”志愿者轻轻抚摸他的头,温柔而坚定地回答:“疼,但他心里装着更多人的安全,这份守护大家的信仰,让他忍住了痛苦。”

图为孩子在分享红色故事

分享会尾声,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诵读入党誓词。虽孩子们尚未完全理解每句话的深层含义,却都挺直小身板,跟着志愿者的节奏一字一句认真跟读,稚嫩的声音在活动室里回荡,眼神中渐渐多了几分庄重。不少孩子还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抄下誓词,抬头时眼神明亮:“我以后也要做像英雄们一样勇敢的人!”

午后,实践团带领孩子们前往谭余保故居开展实地参观。青瓦白墙的故居静静矗立在村落深处,门楣上“谭余保故居”的牌匾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过往,也将实践团的红色传承使命与革命旧址紧密联结。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志愿者与孩子们有序参观故居内陈列的文物,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讲解员结合实物,细致讲述谭余保前辈在茶陵组织农民运动、开展革命工作的峥嵘岁月,让孩子们不再是“隔着时光听故事”,而是近距离“触摸”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家乡的红色底蕴。

图为志愿者在谭余保故居前的合影

夕阳西下,本次红色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从活动成效来看,其突破了“单向讲故事”的传统模式,让洮水村的孩子们从“被动听红色历史”转变为“主动参与红色体验”,不仅在心中种下了红色种子,更让“红军村里传红脉”的初心真正落地生根,为红色精神的乡野传承写下了生动篇章。谈及后续规划,“洮茶润梦”实践团表示,团队将持续深耕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孩子们走访更多红色遗址,进一步把红色教育从“听觉输入”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