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陈兴)青春筑梦非遗,实践书写华章——“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探索蜡染文化为激活非遗文化生命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落地生根,2025年8月17日,南宁理工学院“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奔赴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开启了非遗探访与赋能行动,以青春实践解锁苗族蜡染的传承新篇。
实践期间,团队首先走访当地非遗传承人,在苗族蜡染传承人工作室中,队员们近距离观摩蜡刀蘸蜡、蓝靛浸染的传统技艺,聆听传承人讲述“蜡韵苗彩”背后的民族故事与历史渊源。在与苗绣传承人展开深度座谈中,梳理出当前“蜡韵苗彩’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传承断层问题突出、生产效率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指尖的蜡刀绘就文化根脉,缸中的蓝靛浸染青春担当,传承人表示在新时代要紧跟时代潮流,让科技与创新和传统撞出别样的火花。
为了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接触苗族蜡染,搭建青年与非遗文化的桥梁。实践团体验了蜡染的制作,苗族蜡染制作需历经8道核心工序,每一步都依赖手工操作,对温度、时间和手法有着严苛要求,苗族图腾中的蝴布面上勾勒图案-蝶、锦鸡、几何纹,线条流畅且一气呵成,“蜡液凉得快,画的时候不能停,得凭着经验一次画准。”队员们尝试时,常因手部不稳导致蜡线断裂,更体会到技艺的难度。苗族蜡染从原料准备到成品晾晒的传统制作流程,亲身感受这项古老技艺背后的耐心与匠心。
经过这次的蜡染文化之旅,“蜡韵苗彩·蜡染传承”实践团成员们对蜡染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认识,他们将会带着在苗乡的热情,踏进美丽的校园,让这份古朴而雅致的非遗文化在校园中蔓延,给更多的人去发现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使有着古老历史文化的非遗,以更有活力的面貌在新时代焕发。
从观摩学习到亲手实践,从记录技艺到探索推广,队员们用脚步丈量非遗传承之路;此次“蜡韵苗彩”三下乡实践虽已落幕,但青春与非遗的联结仍在延续,团队成员们将带着收获的技艺与思考,持续为苗族蜡染的传承注入活力,让古老苗韵在新时代焕发更亮眼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