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华中科大学子解码长三角AI全链条,以青春动能“智启新程”

2025-08-20 21:34 来源:中教网    阅读 317
12
分享

中教网8月20日讯(通讯员 李浩睿 刘典辉 郭瀚泽)在科技浪潮奔涌、全球竞争加剧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肩负探问AI产业发展脉络及现状的使命,2025年7月7日至11日,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智启新程·AI赋能”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长三角,聚焦AI产业全链条,解码创新动能。

实践队以落地产品为起点,溯流而上探访涵盖算法架构、智能硬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7家领军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储慧智能、汇川技术、银河水滴、曦智科技、擎朗智能、无问芯穹),探寻技术“源头活水”,剖析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这趟解码之旅,不仅让队员们深刻厘清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逻辑,更激荡起时代浪潮下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科技深耕:筑牢AI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带着这份精神指引,实践队在长三角的走访中深刻体会到:科技深耕是AI产业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企业立足之本、成功之基。

在与储慧智能市场总监李茂新的访谈中,队员们感受到中国企业从“国产化替代”向“源头创新”迈进的坚定决心。李茂新坦言:“过去十年是跟随,如今我们要为本土产业需求做真正的‘从零到一’创新。这五年,在没有对标产品的情况下摸索、与上下游协同,过程异常艰难。但中国企业必须走完这‘十万八千里’,方能铸就自主能力。”这种对底层突破的执着追求,在曦智科技的展厅得到生动印证,技术市场经理冯晓敏手持光电混合芯片“天枢”自豪地介绍,其解决特定问题的速度可达高端GPU的数百倍,不仅验证了光子计算的巨大潜力,更在摩尔定律瓶颈下开辟了新路径,成为提升国家算力水平的“大国重器”。

图为曦智科技自研的光电混合芯片。李浩睿供图

贯穿于每一家受访企业的,正是这种对核心技术的专注深耕——无论是算法的持续优化,还是应用场景的锐意拓展。他们以创新为刃,以专业产品破局,正有力驱动着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转型进程。

二、产学研结合:激活AI创新动能

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桥梁,这也是实践队长三角之行最深刻的体会之一。面对AI技术飞速迭代与应用落地的复杂挑战,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企业高管,都反复强调深化产学研协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本次短短五天的实践行程,串联起了一条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再到“生态共建”的完整产业链。队员们清晰看到:科大讯飞的平台化实践,彰显了产业承载对释放“学研”能量的关键作用;银河水滴的孵化历程,诠释了从“研”到“产”转化所需的机制创新;而储慧智能与汇川技术的场景落地,则印证了产业需求是引领“学研”创新的精准罗盘。

企业对人才的复合型需求,为高校培养模式提供了最直接的反馈。擎朗智能战略技术总监刘斐博士的阐述令队员们深思:“当前企业不仅需要算法人才,更亟需具备行业理解、工程化能力、软硬件协同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技术创新必须与具体商业场景深度结合才能释放价值。”这种产研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指引作用,在实践中得到生动印证。

图为擎朗智能战略技术总监刘斐与队员们交流。胡挥宇 供图

探访中的成功案例更拓展了产学研结合的新视野:银河水滴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顶尖科研实力在步态识别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通过企业化运营在智慧公安、平安城市等场景实现技术的快速转化与价值创造,堪称“研-产”无缝对接的典范;储慧智能则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协作,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复杂痛点,借助高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发出专属数字化平台,有力推动了行业研发范式变革,成功实践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高效协同模式。

实践队由此深刻领悟:在AI全球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谁能率先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实现人才、知识、数据、场景等核心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价值转化,谁就能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中抢占制高点。

三、青年担当:接力AI强国征程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更是年轻人的事业。”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殷切寄语,为青年投身AI领域指明了方向。作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的青年学子,长三角之行让实践队深刻明晰了肩头重任:从课堂的理论认知到企业的实践前沿,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产业的蓬勃活力,更清醒认识到部分领域面临的挑战。这启示着当代青年,唯有将扎实的理论学习与敏锐的行业洞察、深入的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方能不负时代所托。

图为实践队员与上海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校友会于无问芯穹合影。朱进 供图

交流中、项目里、问题前,队员们尝试运用所学解析实际挑战,更真切体会到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青年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活力——在技术研发中攻坚克难,在应用拓展中锐意创新,在产业推动中担当桥梁,以实际行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份担当,正是助力我国从“AI大国”迈向“AI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的核心力量。

长三角的实践之旅虽已落幕,但青年探索AI、践行科技强国的脚步永不停歇。站在新起点上,实践队将以此次收获为动力,在求知与科研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青春

为AI产业筑基添瓦,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进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