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20日讯(通讯员 罗欣 余婷婷 张雨桐 韩闻艺)乡村振兴的画卷上,青年力量始终是最鲜活的色彩。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深入广东省肇庆市凤村镇禄村,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村民生活,实地考察乡村风貌与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量身打造系列宣传片,在禄村举办的亲子研学活动活动中,村委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禄村特色农产品种类、市场等,通过田间体验、农产展示等形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乡土魅力,助力农产推广与乡村研学融合发展。
禄村亲子研学活动伊始现场 李卓恒供图
贡柑园纪实:镜头下的生态匠心
活动伊始,首站队员们走进当地的“明媚农村贡柑园”,与贡柑园负责人深入沟通,详细了解贡柑的生长特性、产业规模及采摘标准,"因为德庆的气候特别,所以我们这里的贡柑与其他他们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贡柑园负责人对着镜头认真说道,身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艺路生花”实践队的队员们正屏住呼吸,用特写镜头捕捉着用特写捕捉果皮上的晨露。
实践队员与负责人在园内交流 李卓恒供图
实践队员拍摄贡柑园素材 朱国健供图
在拍摄的间隙,队员们也不忘与园负责人交流,询问贡柑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园方采取的应对措施。负责人陈明媚耐心地解答着队员们的问题,脸上洋溢着对贡柑园的自豪之情。她告诉队员们,为了保证贡柑的品质,他们一直坚持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方法,既尊重自然规律,又运用科学灌溉提高产量和质量。
田间取景记:劳作间的花生故事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在广袤的田间地头,队员们和亲子家庭主动参与其中,赤足踏入松软的泥地。村民耐心指导着:“拔花生的时候,要顺着根须左右晃动两下,不然花生会像调皮鬼一样‘躲’在土里不肯出来呢!”村民的手掌虽粗糙却充满力量,当她握住队员的手一同发力,一串饱满的花生带着湿润的泥土被拔了出来,豆荚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很快,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T恤。在镜头里,沾满泥土的小手与队员们年轻的手交叠在一起,他们将花生一束束捆好。大家在劳作中深切体会到农民生产的艰辛,更在互动中感受到农产背后鲜活的生活温度。
实践队员与亲子家庭共同体验拔花生 朱国健供图
访谈乡贤:深挖农产背后的乡土故事
了 解一方水土的风情,扎根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是最为真切的途径。在驻凤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协助下,“艺路生花”实践队对前任村支书和明媚贡柑园负责人进行了专访。交谈时,老支书从禄村的地理风貌、人口变迁娓娓道来,细数植森书室、崑山书室所承载的乡贤文化,更着重讲述了农业的发展历程。贡柑园负责人则详细阐释了果园的生态种植理念、贡柑的品质特性,以及“合作社 + 农户”的经营模式。双方的访谈为宣传片创作提供了鲜活的乡土素材。
访谈禄村老支书现场 朱国健供图
在青春的镜头之下,禄村的故事仍在延续。实践期间,队员们深入乡村,记录下禄村那淳朴的乡土风情、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业。怀揣着这段难忘的记忆,队员们将继续秉持以艺术赋能乡村的初心,坚守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让镜头中的乡土故事持续传递温情,未来,他们将继续用专业所长,书写更多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
团队拍摄《禄村农韵录》宣传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