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七彩科学启童心 跨科赋能筑梦行—— 惠州学院青年学子赴乡镇开展综合育人实践

2025-08-14 21:33 来源:中教网  李佩奇、张文敏   阅读 4.3万
分享

近日,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惠州学院“七彩虹”科学筑梦队的青年学子们前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七彩科学启童心,跨科赋能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以“科学为基,跨科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新的“1+N”课程体系,将科学教育与德、智、体、美、劳、心、红七大领域深度融合,旨在点燃乡村儿童的科学梦想,提升其综合素养。

科学融合育人,绽放创意火花

实践期间,队员们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堂。在美育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太阳的魔法——蓝晒”活动,利用光化学反应,将精心挑选的植物拓印在画布上,创作出充满艺术感的作品。在“皮影戏”课程中,孩子们亲手绘制、雕刻并组装皮影人物,在光影共舞中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劳育课堂同样充满巧思,孩子们在“自制环保清洁剂”活动中,亲手调配出安全有效的清洁用品,在“魔法农艺师”课程中,则利用废弃塑料瓶和棉线制作了可以自动吸水的花盆,将环保与创造的种子深植心中。

图为实践队成员罗继英向孩子们示范蓝晒作品制作

中教网通讯员李佩奇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曾展晴与小朋友“皮影”作品展示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张文敏指导孩子制作环保清洁剂

中教网通讯员李佩奇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余蕾指导孩子制作自动灌溉花盆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故事贯穿课堂,传承英雄精神

为激活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实践队精心设计了邓演达主题系列活动。在“魔法药水显密信”环节,孩子们化身“小特工”,利用维生素C与碘伏的化学反应,成功让一封来自革命年代的“密信”显现字迹,在充满趣味的科学探索中,深刻感受了革命先辈的智慧与艰辛。此外,队员们还带领孩子们共读本土英雄绘本《勇敢的追光者》,并组织了邓演达故居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和情景学习,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传承。

图为孩子们的“密信”作品展示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黄欣然带领孩子们研读研学手册

中教网通讯员李佩奇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黄欣然带领孩子们参观邓演达纪念园与邓演达故居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游戏融入教学,守护心灵成长

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智力开发,团队将知识融入游戏中。在心育课程“情绪魔法瓶”里,孩子们利用紫甘蓝汁的酸碱变色特性,调制出代表不同心情的颜色,直观地认识并学会了接纳和调节情绪。在智育课程“虹吸奇遇记”和“静电魔法”中,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水利工具、悬浮“飞天章鱼”,在解决问题和惊叹现象的过程中,点燃了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体育课“欢乐彩虹营”则通过一系列竞技游戏,让孩子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学会了团队合作与良性竞争。

图为孩子们的“情绪魔法瓶”作品展示

中教网通讯员陈亦鸣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陈泽辉介绍“抢占先机”比赛规则

中教网通讯员罗继英 摄

图为孩子们为实践队成员留下的“彩虹信箱”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孩子们准备的奖状及奖品

中教网通讯员张文敏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三栋镇社会工作者进行合影

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也让大学生们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活动结束后,有小朋友表示:“原来科学这么有趣,我以后也想当一名科学家!”“七彩虹”科学筑梦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持续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