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广州南方学院流溪青禾队:乡村义教温情播梦种

2025-08-15 21:17 来源:中教网  杨玉旺,李斯怡,卓淑敏   阅读 7.0千
227
分享

中教网8月15日讯(通讯员 李斯怡、卓淑敏)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并深入践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实践精神,7月1日至4日,广州南方学院流溪青禾队的青年志愿者们满怀热情地走进了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善施学校,开展了一场为期四天的乡村少年宫义教活动。

一、笔尖舞动,绘就汉字雅韵

在硬笔书法课堂上,团队成员卓淑敏、杨玉旺、卜琳担任主讲老师,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入手,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穿插了看图猜成语、看甲骨文猜汉字、加一笔变新字等趣味小游戏。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书写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对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图为老师对学生进行书写辅导 流溪青禾队 林中钰 摄

二、巧剪精裁,传承传统风华

(一)剪纸妙艺,绽放非遗光彩

非遗剪纸课堂上,团队成员林中钰担任主讲老师,从基础纹样入手,细致示范锯齿纹、月牙纹的剪制手法。学生们积极动手,在红纸上裁剪出各具特色的五角星图案,感受非遗剪纸的精巧韵律与传统技艺的恒久温度。

图为老师耐心示范剪纸技巧场景 流溪青禾队 陈锴壕 摄

(二)黏土世界,探秘多元文化

非遗黏土课上,团队成员何鑫和钟国麟担任主讲老师,以醒狮、花旦等非遗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课程。学生们在熟悉的文化语境中,通过亲手制作黏土作品,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为学生动手制作非遗醒狮黏土作品场景 流溪青禾队 陈锴壕 摄

(三)手工创意,激发创新灵感

“不织布 DIY” 手工课上,团队成员杨玉旺和孙一鸣担任主讲老师,详细讲解了剪裁要点、色彩搭配技巧及基础缝合方法。学生们挑选喜爱的布料,制作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小巧姓名牌。折纸课上,团队成员杨玉旺和卓淑敏担任主讲老师,从简单折叠方法教起,逐步引导学生尝试更有难度的造型,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指灵活性。

图为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场景 流溪青禾队 林中钰 摄

三、探秘科学,点燃求知热焰

科学实验课上,团队成员卓淑敏与何鑫担任主讲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科学探秘之旅。维生素B2流星雨”实验中,溶液在紫外线照射下绽放出黄绿色荧光,如同夜空中的流星雨;“特工密信”实验里,棕褐色碘伏溶液遇上维生素C后变得清澈透明,让学生们惊叹不已;探索毛细现象时,彩色圆点顺着纸巾纤维晕染攀升,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图为学生进行“维生素B2流星雨”实验场景 流溪青禾队 陈锴壕 摄

四、活力竞逐,凝聚团队力量

趣味体育活动课上,团队成员孙一鸣与钟国麟担任主讲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充满欢声笑语的课程。“营救队友”“球行万里”“壁虎抢尾巴” 等游戏,让同学们在奔跑协作中尽显青春活力,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会了团队协作。

图为老师为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场景 流溪青禾队 吴双 摄

成果盛景

四天的义教活动转瞬即逝,成果展示环节成为收官篇章。展示当天,老师们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同学们接过奖状时,眼神明亮,有的还悄悄把奖状贴在胸口。队长杨玉旺表示,给学生的每一份肯定都如同他们成长的邮戳,能让他们增长自信,继续学习更多创新知识。

图为老师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场景 流溪青禾队 林中钰 摄

图为学生手工艺术作品展示 流溪青禾队 林中钰 摄

总结感悟

此次流溪青禾队的义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他们表示,将带着实践中的赤诚,继续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前行,书写更多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图为全体实践团队与学生大合照 流溪青禾队 林中钰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