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4日讯(通讯员 石雨悠)近日,由海珠区党建办、海珠区龙凤街团工委、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海珠区龙凤司法所、海珠区龙凤街禁毒办联合主办,智法互联・法耀民生突击队协办的 “关爱未成年,法治护未来” 宣传活动顺利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深入社区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家长的法律素养,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数字普法:让法律知识 "活" 起来
活动现场,海珠区龙凤街团工委与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的青年学子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法治讲座。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的学子化身 “法治小讲师”,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还采用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让法律条文变得鲜活易懂,有效增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团队还推出 "法治知识问答" 流动摊位小游戏,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转化为 200 余道趣味题目,活动现场扫码参与人数突破100人次。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居民进行法律问答
跨界联动:构建 "六位一体" 保护网络
针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突击队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模拟场景,向孩子们直观展示了陌生人给零食、玩具可能隐藏的危险,以及糖果中可能含有的毒品风险,引导孩子们学会拒绝诱惑,提高警惕。这一环节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海珠区龙凤司法所和海珠区龙凤街禁毒办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为活动提供了指导意见,并就家长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进一步强化了活动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师生创新采用 "案例盲盒" 形式,将法律条文融入 "剧本杀" 游戏,10 组家庭在推理中掌握消费安全、反诈骗等关键知识;龙凤街团工委同步启动 "青春守护者计划",招募社区青年志愿者组建常态化普法队伍。
图为社区工作者讲解禁毒知识
针对未成年群体,突击队以文具作为奖品,鼓励到场的中小学生通过听讲座、看宣传手册的方式寻找法律知识竞赛的题目答案,将普法工作落实到娱乐环节中,增强了未成年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中老年群体,他们则通过派发纪念品、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吸引人们前来围观,并在当地居民的口头宣传的帮助下进一步推广了普法活动。
图为居民在研读法律宣传册
长效赋能:打造未成年人保护 "数字基座"
突击队准备了四个专题,以流动摊位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宣传手册、图册图画等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形式向居民们进行了有关旅游和消费者权益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讲解。突击队讲解队员结合 ppt 揭示讲述了旅游中常见的骗局,教会居民识别基本的旅游景区安全标识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并且深入讲解了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让居民学会在必要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图为突击队给居民讲解法律
同时,队员们还介绍了多种维权途径,结合具体的成功维权案例,鼓励居民们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居民们通过学习阅读幻灯片,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比如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商家的义务等等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讲解之余还设置了法律知识小竞赛,丰富的奖励机制让各位居民也踊跃参与,跃跃欲试。活动现场氛围浓厚,教育效果良好。
图为突击队向未成年人讲解法律
社会反响: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参与"
活动后,突击队成员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研,91% 的未成年人表示 "能清晰描述 3 种以上自我保护方法";87% 的家长承诺 "每月至少开展 1 次家庭法治对话"。本次普法活动获得较大影响力。队员们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年网站等渠道,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他们通过制作推文、新闻稿和视频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易于传播的普法内容,让法律知识通过更吸引人的方式贴近群众生活、深入人民人心。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普及,还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责任的传递。不仅增强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加深了家长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在未来,青年普法志愿者们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石雨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