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苏州工学院“琴川岐黄行”志愿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穿梭于江苏省常熟市15个社区之间,将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化作童趣盎然的体验课,为500余名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智慧的大门。
▲图为志愿者和参与活动的学生一起在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前合影
在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内,一群高中生化身“少年李时珍”,指尖轻抚温润的药碾,将药材细细研磨。当自制的防暑香囊在掌心漾出清冽药香,江苏省常熟中学的王同学不禁惊叹:“中药师就像调配魔法的巫师!” 历史长廊里,志愿者的生动讲述让缪希雍等历代名医的故事从时光深处苏醒。学生们或驻足聆听,或俯身细观,在药香与史话的交织中,触摸中医药文化的脉动,让传承的种子悄然扎根心间。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知识讲解
▲图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知识讲解
江苏省常熟市金陵社区活动室里,薄荷的清凉、艾草的醇厚、野菊的淡雅在空气中交织——这个临时变身的“流动百草园”,正让孩子们与中草药来场亲密邂逅。9岁的陈晓曦捧着野菊凑近鼻尖,忽然欢呼:“这和奶奶泡茶的香味一模一样!”志愿者设计的“闻香识药”挑战赛,孩子们排着队跃跃欲试,98%的参与率,让中医药文化在童声笑语中焕发鲜活生机,也让传统智慧的种子悄悄播撒在心田。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制作书签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装饰书签
最令人心动的当属书签创作环节。孩子们将从虞山采来的新鲜草药细心压制,翠绿的叶片、清晰的叶脉在塑封膜中定格成永恒。阳光透过薄荷叶的纹路,将草药的自然肌理与知识一同映在摊开的课本扉页上。“我的薄荷书签会守护每一页知识!”孩子们高高举起手中的作品,透亮的塑封膜里,不仅封存着植物的生命力,更藏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密码,在童声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12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原创课程包被博物馆永久收藏,97%的参与孩子主动表示渴望深入了解中医药知识——这组沉甸甸的数字,不仅记录着大学生志愿者们的青春热忱,更丈量着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温度与深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