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安科学子三下乡:让家风住进童心,让非遗活在今朝

2025-08-13 16:25 来源:中教网  任雨荷   阅读 1.4万
468
分享

中教网8月13日讯(通讯员 任雨荷)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5年暑期,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家风沐雨·德行有迹”中华文脉传承团在指导老师沈德艳的带领下,奔赴蚌埠多地,通过特教课堂、非遗志愿服务、社区实践三大行动,用青春力量让家风文化浸润童心,让非遗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特教课堂:传统美德点亮特殊童心

5月31日,实践团来到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以“家风传承进课堂,传统美德润童心”为主题,创新设计沉浸式德育课堂。通过公益短片《筷子》展现家文化温情,同时结合“六尺巷”礼让典故诠释和谐家风内涵。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带领孩子们制作家训主题灯笼、创作树叶地图贴画,录制“我想对家说”短视频。手绘灯笼上的“孝”“和”等字迹稚嫩却真挚,树叶拼贴的“家”字地图凝聚着文化认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特教中心儿童讲述家风文化非遗舞台:青春力量助力文化焕新

6月10日,实践团前往龙子湖公园文旅集市,深度参与蚌埠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活动,投身非遗传承一线。幕后,队员协助非遗节目道具布景,保障花鼓灯、泗州戏等传统艺术精彩呈现;台前,他们担任展销区志愿者,为游客讲解非遗技艺、搭建传承人与公众互动桥梁。“从观赏者变成服务者,更深刻体会到文化活态传承的紧迫性。”实践团成员李洪坤在服务日志中写道。除此之外,实践团的成员们还专访了非遗展演活动的负责人,探索高校在非遗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非遗传承人分发矿泉水社区实践:家书载情唤醒家庭记忆

父亲节的前夕,龙子湖区东升街道学苑社区智慧锦城小区广场上,洋溢着浓浓的温情。实践团精心策划的“社区温情六月天 家书书签寄情长”家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在此温馨上演,巧妙地将父亲节感恩教育与家风美德传承融为一体。“爸妈娃齐动笔”家书撰写环节,实践团成员们为老人代笔抒怀,引导亲子互诉衷肠;在“萌宝巧手做书签,家训美德心中嵌”DIY活动区域,孩子们通过稚嫩的小手,“诚信”“勤俭”“友爱”“感恩”等美德词汇跃然于一张张精美的书签之上。活动共累计代笔撰写家书30余封、家训书签80余枚。小小的广场,成为了传承家风、传递亲情、播种美德的生动课堂。实践团以创意为引,以陪伴为桥,让优良家风如绵绵细雨,悄然浸润社区居民的心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智慧锦城小区居民在广场前制作家训书签传承之路:从实践深耕到长效辐射

实践团以“情感联结-教育实践-活态传承”为路径,将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基层。特教课堂填补特殊群体德育空白,非遗服务构建社会协同保护生态,社区家书激活家庭文化基因,三大行动累计服务超200人次。指导老师沈德艳指出:“青年要用新思维唤醒老传统,让家风成为看得见的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华文脉的道路上,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证明,青春力量可以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当家风文化如细雨般滋润童心,当非遗薪火在志愿服务中代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青春接力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智慧锦城小区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合影

 撰稿:任雨荷

 摄影:王帅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