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传承与弘扬非遗泰州木雕文化,领略传统工艺魅力,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社会实践团队于6月24赴江苏省泰州市开展以“探寻泰州木雕传承,感悟传统工艺魅力”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踏访、学习调研、社区宣讲等形式,深入探索泰州木雕精神,挖掘其文化底蕴,探究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路径与创新发展模式。
回溯历史,木雕百年变迁
泰州,一座苏中里下河门户之城,建筑与装饰艺术需求旺盛。而木雕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无论是在雕花门窗,神佛木像还是在府第中的精致摆件上都随处可见,常为人们所用。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泰州木雕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兴盛。
图为世泽雕艺园内景。陈心怡供图
团队所探访的泰州世泽雕艺园的前身即是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的帅氏木雕“世泽堂”,历经百年传承,这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传承着泰州木雕的独特技艺。作为泰州首批老字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世泽木雕承载着泰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是泰州民间艺术的瑰宝,更是苏中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
走进园区,了解泰州木雕
刚迈进世泽雕艺园,团队便被满室木香裹住。暖黄色灯光如薄纱般倾泻在木雕作品之上,深浅交错的木质原色构筑起艺术基底,温润如琥珀,沉静如檀褐。层叠的祥云在刀锋下翻涌流动,衣袂翩跹的仙人在云隙间若隐若现,缕空雕凿的枝叶在光影中投下蛛网般精密的细影。转身回眸,彩绘木雕阵列如霞蔚云蒸,根雕方寸的木片上,亭台飞檐瓦片历历可辨,垂髫稚子眉目盈盈含笑。
图为队员探访世泽雕艺馆。陈心怡供图
团队有幸采访到非遗传承人帅春燕师傅。根据帅春燕师傅的讲解,团队了解到,由于材料自然结构的复杂,木雕制作难度较大,制作稿件常面临不断推翻和构思,力求以最小的破坏来制作出最为精美的作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木雕的传承也面临着如何与时代相接轨的问题。现代化的工具固然可以辅助木雕的制作,也这些仅仅只是降低劳动强度的工具,整个作品最重要的构思与设计还是需要手工艺者自行完成。
队员们全方位观摩木雕制作流程。从木料的精心挑选,到设计稿的反复打磨,再到雕刻、打磨、上漆等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精湛技艺。据现场匠人讲解,泰州木雕讲究“依木赋形”,纹路要顺着树的生长,就像做人得顺着本心。在展示馆,队员们参与木雕体验活动,尝试简单雕刻。在一凿一挫中,虽然操作不甚熟练,但团队成员依旧体会到两个世纪未曾断绝的刀痕和坚守。光晕流转间,沉静的木质被赋予呼吸,凝固的时光在雕痕深处重新奔流。
探索传承,寻觅创新突破
“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是世泽木雕的传承信条。在与工作人员交流中,团队了解到,世泽木雕历经六代传承,每一代都要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保护,是让手艺不褪色;创新,是让木雕会“说话”。
在技艺革新方面,匠人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突破材料限制,化腐朽为神奇。如根雕《龙宫探宝》选用古沉木,耗时7年精心雕琢,龙身的鳞片、胡须清晰可见,气度从容浑然天成,问鼎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杯”收藏金奖。在题材拓展上,世泽木雕也不断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神佛像到现代文创,作品《麋鹿故乡》《恐龙家族》等融合地域文化与国际视野,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
图为根雕作品《龙宫探宝》。陈心怡供图
随后,团队又对泰州老街的木雕商铺与手工作坊进行探访。沿街店铺里,木雕作品与现代生活场景结合,老匠人坚守传统技法,新匠人尝试融合创新,不同代际对木雕文化的传承与诠释,让队员们看到非遗传承的多元活力,深刻领略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的潜力。
走进社区,宣传木雕文化
实践团队走进斜桥社区开展泰州木雕宣讲活动。通过实物展示、技艺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团队成员向居民普及非遗泰州木雕的历史与特色。为了宣讲更加生动易懂,团队成员还向居民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木雕作品,从传统家具构件到小型摆件,详细介绍了泰州木雕“依木赋形、虚实结合”的工艺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元素。
图为团队在社区宣讲合照。杨美玲 陈心怡供图
此次宣讲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并且扩大了泰州木雕的知晓度,为非遗传承搭建社区传播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团队成员表示,进入世泽雕艺园,看的是刻刀在木上流转,听的是老匠人说“依木赋形”的讲究,懂的是泰州木雕里藏着的水乡魂;而社区宣讲,是为了展示雕件,教认纹样,让居民再忆起这项非遗,让老人说“眼熟”,孩子喊“好玩”,帮非遗木雕从园林匠心走入生活烟火。
从古建神龛走向现代生活,泰州木雕的转型之路印证着江苏省副省长张雷的嘱托:"传承泰州文化,是责任更是使命。"当团队结束调研和宣讲时,工坊内凿声依旧,社区里笑语仍然。银杏木屑纷飞中,古老的刻刀正雕琢着属于新时代的非遗图景。实践团队相信非遗将不再囿于展柜,而是在大众的凝视与体验中生生不息。而在未来,团队将继续宣传非遗文化,为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不懈奋斗。
回顾实践,坚定使命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的生动践行,更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暑假实践团队成员进一步筑牢文化自觉的根基。队员们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实践,他们在传承与弘扬地方文脉中更加坚定了勇担中坚的担当,为坚持文化自信增添了鲜活而持久的青春动能。(供稿:何若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