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薪火长征行”志愿服务队在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中,深入四川泸定、马尔康、红原、若尔盖,以宣讲、调研、体验、访谈四位一体模式,串联长征记忆与乡村实践,在红色热土探寻红色传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融合之道。
图1 团队出发前合影
第一站泸定县,队员们面向杵坭村群众宣讲“八百里行军”“飞夺泸定桥”等故事;重走泸定桥,感受信仰之力。专题访谈中,队员们与杵坭村支书许忠志共同勾勒杵坭村红色文旅与绿色发展振兴蓝图,听非遗传承人吴全清唱响杵坭山歌新韵。他们期待也见证着,非遗活了,旅游火了,这个古老渡口因红色文化与产业振兴的碰撞,焕发新的生机。
图2 团队成员与山歌传承人合影
第二站马尔康,队员们面向马尔康多民族党员,以党课形式讲述马尔康长征足迹,同步发放问卷,调研“民生、传承、团结”的共融之道。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与卓克基官寨里,“多民族支援红军”的往事历历在目;基层实践中,“党建引领”的模式清晰可见。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党性扎根处,既是民生改善的起点,更是各民族手拉手向前的合力源泉。
图3 团队成员在马尔康市宣讲
第三站红原县,团队联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藏族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从长征历史回顾到精神解读,从“金色的鱼钩”故事分享到“我心中的中国”绘画活动,队员们与孩子们共绘信仰图景。红原县书记也表示,红色教育不只是历史传递,更是民族情谊的粘合剂。
图4 团队带领小朋友们放飞梦想
第四站若尔盖,宣讲突出“长征艰苦岁月”,同时队员们参观多个红军长征纪念基地,亲身感悟踩着深草、迎着烈日徒步重走红军路段,脚陷进泥地的阻力让“艰苦”不再是文字,这些体验让大家摸到了长征精神最实在的温度。
图5 团队感悟过草地长征精神
四地走访,团队成员以务实行动解码“红色传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三重密码:从泸定非遗活化到若尔盖重走体悟,从马尔康民族共建到红原童心交融,未来,“薪火”将继续照亮征途,让长征精神从历史走向现实,成为实实在在的奋进力量,推动红色基因在乡土中扎根生长。
文案:胥子博
图片:张良盛杰、张娜娇、刘海
指导老师:严治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