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沪夷携手践初心 青春建功新时代——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赴夷陵暑期实践纪实

2025-08-08 16:59 来源:中教网    阅读 782
27
分享

2025 年暑假期间,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师生一行14人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1992年三峡大坝工程建设以来,沪夷两地在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紧密协作,结下了深厚情谊;同时,这里也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精神沃土。实践团队以爱心暑托班为载体,在支教助学中传递沪上温情,在红色研学中淬炼青春信仰,书写了一段沪夷同心、薪火相传的动人篇章。

对口情深:探寻夷陵暑托样本 筑牢支教初心

抵达夷陵首日,夷陵区团委、三峡星光公益代表便与实践团队展开了深度对接,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罗荣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张俊杰老师向暑托班工作人员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以及为期五天的课程开设情况。三峡星光公益负责人宋紫龙则介绍了当地教育现状、公益帮扶开展情况,尤其是在关爱新兴就业群体方面,夷陵区的探索成效显著 —— 专门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群体的子女开设暑托班,用精准服务解决了新业态从业者无暇顾及孩子的育儿难题。

育人为本:多维课程体系 点亮成长之路

在东湖社区的五天支教时光里,实践团队构建起 “AI赋能 + 五育润心” 的特色课程体系,将专业优势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是沪夷教育对口协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计算机 AI 科普讲堂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 “科技窗口”。应佳琪同学通过图像识别演示、智能对话互动等生动形式,向在场孩子们揭示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原理。更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团队带来的 AI 职业模拟体验环节,只需输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系统就能生成充满未来感的职业形象照片。 在课堂的交流与互动中,科技启蒙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底悄然萌发。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课程共同搭建起素质培养的立体平台。爱国主题教育课程上,罗君杰同学为孩子们讲述了近代中国边防士兵们的英勇事迹,孩子们认真聆听,有的还拿出笔记本,一笔一画地记录着英雄的名字。资助政策宣讲中,王靖涵同学结合真实案例,让大家了解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困难家庭的关怀,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增添了信心。

李子萱同学带领孩子们学习表演尤克里里合奏曲目《C和弦》,现场热烈的氛围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孩子,往日的拘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手工扎染课上,杨俊璞同学用蓝白染料向孩子们展现中国传统技艺之美。韩秉伦同学的普通话推广课以绕口令、诗词朗诵为载体,用小小主持人话筒制作手工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官威宇同学劳动教育课上,孩子们通过变废为宝将身边的可回收垃圾重复再利用,在实践中体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些课程与徐硕同学的趣味运动会、黄圣月同学的大学校园生活分享以及陈韵婷同学的心理班会课形成有机整体,实现了知识传授 — 价值引领 — 情感培育 — 体魄锻炼的全方位赋能。

调研献策:聚力优化课程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打磨课程设置,让暑托班服务更贴合社区需求,课程结束后,实践团向暑托班同学及社区居民发放了调研问卷。问卷涵盖课程内容、教学形式、需求建议等多个方面,从孩子喜欢的课程类型,到家长关注的安全保障,力求全面收集反馈。

这份调研,既是对此次实践的总结,更是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深耕暑托服务的起点。它体现了实践团队 “以需求为导向” 的服务理念,让后续的暑托班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真正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港湾。

初心如磐:校地三方合作共建,支教实践绘就育人新篇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虽已落幕,但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与夷陵区的联系并未就此中断。双方在实践交流中达成共识,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联系,携手共建长效爱心暑托班。

7月25日上午,夷陵区团委书记刘焯安、三峡星光公益负责人宋紫龙与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罗荣一同签署校地三方合作共建协议,并向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赠送感谢信。

校地三方合作共建协议约定,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将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为夷陵区暑托班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支持,将 AI 科普转化为点燃孩子科技梦想的火种;用针对社区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设计,填补暑期教育的缺乏,以 “德智体美劳” 五育融合的实践,为夷陵地区的暑期托管班教育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夷陵区团委和三峡星光公益组织则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为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共同探索暑托班长效运营机制。

此次夷陵之行不仅是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践行 “立德树人” 使命的生动注脚,更彰显了新时代职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区域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沪夷教育协作,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绚丽绽放。(通讯员:钟蓉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