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活水计划”:数字赋能激活瑶乡课堂,中南学子点燃探索热情

2025-08-08 08:31 来源:中教网  孙海曦   阅读 6.3千
206
分享

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第四小学的教室里,前沿数字科技与古老瑶族文化正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7月中旬,中南大学“活水计划”支教团的25名本科生,以“数字赋能·文化润心”为核心理念,为这里的乡村孩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学习体验。团队摒弃传统填鸭教学,通过创新的“基础+科技”融合课程与精心设计的活动,成功点燃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

数字技术激活热情

“活水计划”的核心突破在于巧妙运用数字工具,让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科技的魅力:在拆解废旧电脑时,他们兴奋地传递着内存条,对“CPU是电脑心脏”的发现充满惊奇;在开关灯演示环节,学生们初识二进制原理的奥秘,“原来这就是计算机的语言!”有学生恍然大悟。图形化编程则让抽象的指令变得可视化,学生们拖拽模块组合命令,看到“电子小猫”应声起舞,欢呼声此起彼伏,体验指挥的成就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创新当属“AI小作曲家”活动:学生们输入“瑶族长鼓”“欢快”等关键词,人工智能算法瞬间生成融合现代电音与瑶族旋律的原创曲调。“这真是机器写的吗?太神奇了!”孩子们围在屏幕前惊叹。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神奇魅力,成为点燃探索热情的关键火花,在他们眼中持续燃烧。

▲图为“活水计划”支教团在为孩子们讲授编程知识

学科融合提升素养

课程设计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将瑶族文化精髓与前沿科技工具深度交织,实现了知识习得、文化认同与能力养成的有机统一。在科技赋能下,抽象知识变得鲜活:3D建模让几何体直观可触,“终于能‘摸’到立体图形了!”有学生兴奋地操作着平板。瑶族古老传说则成为创意写作的灵感源泉,“那些神话故事让我的想象飞起来了。”一位小作者分享道。文化传承也插上数字翅膀,孩子们在创作中融入瑶族纹样,借助数字绘图软件精准再现传统图案的精妙,“在电脑上画纹样,比想象的更难也更美!”一位学生边设计边感叹。他们尝试创新设计,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民族艺术的理解。同时,情景普法剧、医疗急救模拟等强互动性内容,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演练包扎时手忙脚乱,但学会了就觉得特别有用!”参与急救课的学生纷纷表示。

▲图为“活水计划”支教团在为孩子们授课

特色活动放飞梦想

课堂外的特色活动,则成为锤炼思辨能力、放飞未来憧憬、厚植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场。一场围绕“AI赋能利弊”的辩论赛,点燃了思维火花,小辩手们结合所学,在观点交锋中锻炼了逻辑思辨与清晰表达,“数据隐私的风险必须重视!”正方小辩手掷地有声地反驳道。而“放飞梦想”主题活动,巧妙地将童真梦想与集体情感表达相融合:承载着“科学家”“消防员”等职业理想的纸飞机奋力翱翔,孩子们兴奋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欢笑声此起彼伏;激昂与婉转的童声合唱,则深情传递出对家国的热爱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唱到‘我的祖国’时,感觉心里特别自豪!”合唱队的小队员认真地说。

▲图为孩子们在参加“放飞梦想”纸飞机大赛

“支教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点燃那束名为‘好奇’的火苗,让他们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支教团指导老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陈司宇如是道。短短14天的支教,或许无法穷尽知识的海洋,却足以在稚嫩的心田里,播下好奇的种子,唤醒探索的勇气,并让他们真切地触摸到——远方并非遥不可及,未来拥有万千模样。

  

▲图为“活水计划”支教团与孩子们合照

为期两周的“数字赋能文化润心”之旅在欢声笑语中画上句号。中南大学“活水计划”的年轻老师们,用一台台电脑、一串串代码、一个个创意活动,为沱江四小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奇的窗。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课堂上热烈的讨论声、放飞梦想时纯真的笑脸,正是这趟旅程最珍贵的收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